4月24日上午開始,德惠市農村掀起春播高潮。“因為有氣象局的降雨信息,今年播種比往年早了幾天”。朱城子鎮哈拉哈村農民李維東說。
提早播種意味著延長了玉米生長期,對玉米增產起到重要作用,雨前播種同時免去了坐水種。“謝天謝地更謝降雨信息。沒有氣象信息,我們搶不到這么好的天時!”據說雨后地濕,播種下不去腳,如果雨前種不上,只有等到“五一”以后。
李維東所說的降雨信息,來自4月22日,預報當晚到第二天有雨,建議平崗地的農民雨前搶播搶種。記者趕到哈拉哈村采訪時,天上開始下起了小雨。另據介紹,為使全市大部分地方出現透雨,德惠市氣象局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
因此次氣象信息而受益的不僅是玉米播種。在邊崗鄉婁家村,農民趕在前一天就開始搶種毛蔥。農民王振慶說:“少澆一次水,能省幾千元錢。”
在德惠農村,春季十年九旱,“春雨貴如油”。有效降雨是春季難得的“天適”,農民自然不會放過。一些農民擔心預報有偏差,王振慶則說,“寧可信其有!”因為他已多次在“氣象信息”中受益。
王振慶告訴記者,2011年春,他們村種了30多公頃煙葉,苗期就遭受一場冰雹,雖然損失不大,卻嚇出一身冷汗。于是他通過氣象局建起防雹站。“7月16日一場冰雹,一些地方遭受了嚴重損失,婁家村因為聽信預報,及時進行防雹作業,所以啥事沒有。”9月14日,氣象局的“氣象信息”預報17日開始有霜凍,比往年提前了近一周。王振慶有些懷疑,因為當時天還很熱。但他堅持“寧可信其有”,全村出動100多人,起早貪黑搶收。結果霜凍“如約而來”,村里減少經濟損失20多萬元。
婁家村今年準備種煙葉40公頃,為了在“五一”前選擇有利天氣進行煙苗移栽,王振慶主動向氣象局咨詢。“如果移栽后沒有零下氣溫,可以省兩萬多元工錢和膜錢。”
德惠市的“氣象信息”,是氣象局為了讓農民更直接更有效地掌握天氣變化,對重要性、災害性、轉折性天氣進行的預警預報。每次發布“氣象信息”,都會送達市及鄉鎮政府、涉農部門、17個鄉村氣象服務辦公室,同時通過手機短信,通知到村委會和部分種植、養殖大戶。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正在完善信息發布網絡,讓更多種、養殖大戶受益。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