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農歷四月下旬,正是吃鱔好時候。按湘菜大師許菊云的說法,從目前一直到農歷七月,黃鱔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刺少肉厚。高溫季節吃黃鱔,還可清熱解毒。
市畜牧水產局漁業科專家解釋:受夏季高溫影響,人工飼養的黃鱔不僅成本較高且生長緩慢,對比之下,正處于生長高峰期的野鱔在質量和價格上更有優勢。記者走訪滿江紅、中南等批發市場也發現,人工養殖的鱔魚體積相對較大,每斤價格比野生的貴2元左右。
最低21元/斤
滿江紅一天銷量近8噸
前日,帶著疑惑,記者來到城區最大的黃鱔批零集散中心——蘆淞區滿江紅農貿市場,除了10來家固定水產商行在銷售鱔魚外,還有個專門的“鱔魚區”,里面有近20個攤位。每個銷售點都擺滿了裝活鱔的塑料箱或大盆,大部分鱔魚有筷子長、成人食指粗、外表呈灰黑色,每斤25元;另一種顏色較黃、體積較大的則27 -30元/斤不等。
據該市場當日值班主任劉云輝介紹,“五·一”以后,滿江紅的黃鱔迎來銷售高峰,日均成交量接近8噸。“黃鱔主要來自武漢、岳陽以及安徽等地,分銷到城區其他農貿市場及小型生鮮超市。”他補充道,“基本是野生的,那些體型小的是岳陽湖區來的貨。大的則是此前存留下的飼養鱔,數量少、個頭大。”
在滿江紅專營鱔魚的吳建新告訴記者,目前株洲鱔魚的批發價為21—22元/斤,零售價一般為25元。“現在比較實惠,下半年入冬后,基本沒有野生的了,一斤要漲10來元甚至一倍。到冬天,野生才比家養貴。”
現剖鱔魚差不多貴一倍
買時也要留意
經常買菜的人都知道,商戶現場宰剖好的黃鱔價格要比活的貴近20元。昨日,同樣在中南蔬菜批發市場,未剖的活鱔價格為24元/斤,剖好的卻至少要42元。對此,吳建新和劉云輝的解釋基本一致:“技術好的,一斤黃鱔最多剖出6兩肉。如果不止這個量,肯定是動了手腳。”
對此,他們提醒,消費者如果嫌麻煩,青睞買宰殺好的黃鱔,一定要留意商戶,防止其為增加分量不把刺剔除干凈、或者摻雜血水。
為了求證現在的黃鱔是否大多野生,記者特咨詢市畜牧水產局的專業人士。該局漁業科趙姓負責人解釋:“的確如此,黃鱔主要以小魚蝦、螺蜆、蚌肉、蠶蛹、蚯蚓、蠅蛆、禽畜的下腳料等為食,成本頗高,人工飼養不合算。一般在秋冬季,野生鱔魚少且難捕捉時,才進行人工養殖,增加收益。”
該負責人同時補充,不管野生還是人工養殖,都對黃鱔的營養價值無影響,不必過分強調,二者只是在口感上略有區別:“野生個頭小一點,適合油炸、爆炒;家養的大一些,適合燉湯,各有長處。”另外飼養黃鱔大多吃了避孕藥(雌激素)的說法也不靠譜,因為實驗證明,雌激素對黃鱔的成長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成本很高。“這種得不償失的做法,養殖戶們是不會做的。”他說。(蘇靜,曾崢)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