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5月16日報道:
由于美國農民種植玉米量達75年來最高,美農業部預期其玉米產量將達到創記錄的4800萬噸,同比增加450萬噸;全球玉米產量將達到9.46億噸,增加7500萬噸。由于受到配額限制等因素影響,對國內玉米價格的影響相對有限。全球玉米增產,對國際間的玉米貿易形成正面刺激,容易擠占國內玉米市場份額,但國內進口玉米需要配額,整體來看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力暫時有限。產量增加集中反映在遠月玉米價格承壓,但是近月合約還是受到現有的玉米供需結構影響,因此比較有限。中國玉米進口主要是國儲在進行,美國玉米價格下降為國內帶來采購良機,這有助于中國采購低價的進口玉米調節市場,對國內市場形成價格壓力。
截至目前,美國6月船期進口玉米完稅成本已經達到2540元/噸上方,再度反超南方港口2530元/噸的優質玉米碼頭價。就此美國玉米進口料暫告一段落,因此,短期進口玉米給國內市場的利空壓力有所減弱。中國2012/2013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93億噸,2011/2012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9175億噸。而近期國內飼料行業豆粕、玉米等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玉米價格走勢則受到飼企需求結構的影響。目前國內玉米市場基本處于供需平衡狀態,國內農戶余糧基本出完,但部分用糧大戶飼料企業維持較高庫存,加之麥收前玉米迎來售糧小高峰,玉米供應相對充足。
5月份以來,國內玉米市場行情整體相對平穩,局部漲跌互現。今年國家批復進口配額約為750萬噸。配額分布情況基本是民營企業占40%,國企占60%。國企統一責成中糧糧油統一對外簽約,貨物基本在7~9月抵港。國外產量明顯增長,將會對國外價格形成利空打壓。但如果進口配額不變,國內受國外價格影響較小。
來源:生意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