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城里人一樣生活,曾經是許多農民夢寐以求的事。然而在今天,以往本屬典型農業鄉鎮的南安,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以及大量的惠民政策讓群眾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這種變化讓城里人都羨慕。
激情舞興起娛樂新時尚
“我像只魚兒在你的荷塘,只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4月的南安,休閑文化廣場上,每天至少有三四十名舞蹈愛好者和著音樂的節拍翩翩起舞。自廣場建成至今,集鎮周邊的舞蹈愛好者已達到近百名。
近年來,村民生活越來越富裕了,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隨著集鎮休閑文化廣場、鄉文化站、村文化書屋等建立和完善,人們娛樂的舞臺越來越大,除跳舞外,采茶戲表演、知識講座、文藝演出、讀書……多樣的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生活。
靚環境促進觀念大更新
“以前垃圾隨便倒,晴天蒼蠅蚊子飛,雨天穿皂靴。現在不一樣了,村里不光建了垃圾坑,還專門請人打掃,哪里都蠻干凈,一點不比城里差。”余家村小組余大爺高興地對筆者說。
新農村建設在不斷推進,村容村貌比以往有很大改觀。為從根本上改變臟、亂、差的情況,該鄉投入資金10萬余元,全鄉85個村小組均配備1名保潔員,每名保潔員配備1套保潔工具,并將環衛工作納入村委獎懲和年度考核。
“現在路面干干凈凈,誰好意思亂扔垃圾呢?”“地面干凈了,出門心情都好多了!”看到筆者了解情況,幾位出來倒垃圾的大娘你一言我一句的說道。
新農業鋪出農民致富路
走訪高豐蔬菜基地,能見到許多村民忙碌的身影,他們正忙著搭棚和整畦。無論在什么時節,村民都有事做。
該鄉積極引進各類農業龍頭企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發展模式,苗木基地、蔬菜基地、新余蜜桔基地、有機水稻基地等特色產業發展面積近20000畝,農業現代化發展特色明顯。
隨著農機補貼力度不斷加大,農機普及率也越來越高,已達到90﹪以上,家家戶戶門口基本能見到農業機械,不僅是耕田、收割,就連插秧、種花生也用農機完成。
“溪口村有三十多戶人家,但只有兩頭牛,耕田再也不用牛了。”說到這種情況,朝陽村支書張春平總覺得非常有趣。
強保障織出民生幸福網
來源:江西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