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海鮮河鮮,老百姓今后吃得更加放心。
昨天(15日)下午,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召開“浙江省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會議”,動員部署全省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的風險排查行動。
5月至9月浙江省全面排查水產品質量
今年5月11日,浙江省海洋漁業局發文,要求全省要全面排查初級水產品生產環節中存在的隱患與風險。
根據“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與風險排查實施方案”,排查時間從5月持續到9月。
針對近期出現的新型“地溝油”、“問題膠囊”等食品衛生事件,我省將對氯霉素、硝基呋喃等禁用藥物重點監管,強化對鱖魚、烏鱧、斑點叉尾鮰等水產品及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等水產苗種的執法檢查,打擊在水產養殖中非法用藥的行為,全面排查保鮮劑使用情況。
今年,浙江省將重點摸清自然海域貽貝、扇貝、牡蠣等貝類產品的生產情況和質量安全狀況,及時處理苗頭性問題,保證餐桌安全。
32家違規企業
被罰38.65萬元
去年,省級有關部門共安排抽檢養殖、捕撈水產品3258批次、10168個樣品,涵蓋了海、淡水養殖的魚、蝦、貝、蟹等。檢測項目包括氯霉素、孔雀石綠等主要禁用藥物和保鮮劑、重金屬、致病菌及環境污染指標,抽查結果顯示樣品總合格率為99.89%。
此外,還對來自舟山、溫州、臺州等主要海捕區域的330批次樣品進行了藥物殘留檢測。其中,海捕蟹、海水雙殼貝類、海捕魚的合格率均為100%,海捕蝦的合格率為99%,超標殘留物為焦亞硫酸鈉(保鮮劑),總體平穩。
2011年,32家使用違禁藥物或過量保鮮劑的企業被罰約為38.65萬元。
會上,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副調研員劉定康提醒,對于杭州、嘉興等交接斷面水流經的河道,可能存在部分自凈能力差且有毒物質沉積,所釣到的魚蝦,老百姓要謹慎食用。通訊員顧少年記者洪慧敏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