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春意盎然的蒙山縣西河鎮桐油坪村成行連片的300畝供港蔬菜種植基地里,30多名工人有的正在忙于收摘綠油油的芥藍菜,有的把芥藍菜整齊地裝進保鮮箱內。幾公里外的蒙山鎮甘棠村同樣是一片繁忙,連片的1100畝種植基地一眼望不到頭,蔬菜飄香。
去年以來,為了解決蔬菜規模小效益低下、農戶分散經營缺乏技術等問題,蒙山縣把發展品牌蔬菜生產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的重頭戲來抓,實行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支持配合,農戶參與生產的運作方法,加強標準化生產,全力以赴地打造供港蔬菜生產基地,促進了品牌蔬菜的產業化發展,走出一條高效化、特色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創新模式促雙贏
去年下半年,億豐新宇公司在桐油坪村租賃田地700畝,村民們顧慮重重,但今春,蒙山鎮、文圩鎮等地農民卻一下子租賃田地3800多畝給億豐新宇公司。農民態度發生巨大轉變,源于蒙山縣在培育這一新興產業所摸索出的農戶與企業間的新穎合作模式。
“我們在發展品牌蔬菜種植時既考慮了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又注重保障農戶的利益,逐漸在農戶與企業間找到了利益平衡點,實現雙方共贏。”蒙山縣副縣長黎超說,租地給企業的農戶通過參與品牌蔬菜種植,可以獲得3項收入:一是田租收入。企業支付田租按水田每畝每年600斤稻谷的國家儲備糧收購價格來計算。二是務工收入。蔬菜基地管理人員從租地農戶中聘請,每10畝請一名,月工資1500-2000元。蒙山6000畝品牌蔬菜基地建設完成后,可以安排600人就業,每年能為當地群眾帶來150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三是合作種植收入。蔬菜基地每年9月至次年4月種植蔬菜,5月至8月與農戶合作種植臺灣華珍玉米、黑美人西瓜等農產品。合作期間,企業免費返還土地給農民耕種,并統一提供種子、肥料、農藥、義務技術指導,設定最低保護價全部回收農戶種植的產品,農戶不用投入資金,亦無須承擔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蒙山縣甘棠村村民黃選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家共租給億豐公司7.5畝土地,目前可獲得地租6300元,自己在基地打工,每個月工資為2000元,全年可獲得勞務收入共計24000元,全年總收入為30300元。租給企業種植的收入是自己種植的2倍。
多方幫扶創品牌
來源:廣西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