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石家莊5月17日報道:(馮素琴申衛霞賈娜)“在便于操作的棗枝或棗干上,刮10公分棗樹皮露出光滑層面后,涂上5公分的黏蟲膠來捕殺雌蛾;一畝地再掛一個誘捕器捕殺雄蛾,用這種方法防蟲,可以降低農藥殘留,減少勞動投入,實現無公害綠色生產?!?月16日,在九口子鄉桑葉溝甲殼素紅棗種植基地,棉花莊村的甲殼素棗樹管理“土專家”陳玉敏指著一棵有十多年樹齡的棗樹,給棗農現場講解甲殼素棗樹管理知識,在他周圍聚集了六七十個甲殼素紅棗專業合作社的社員。這是該縣當前正在開展的培養千名科技致富帶頭人活動的一個縮影。
像陳玉敏這樣的鄉土科技帶頭人行唐縣還有很多,他們在棗樹種植、矮化蘋果、針金菇種植、特色牲畜養殖等方面各盡所能,把課堂開到了田間地頭,深受農民群眾的好評。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使科技進一步向農村延伸,該縣啟動了“千名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計劃,利用今年一年時間,為全縣330個行政村每村免費培訓2-4名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
該計劃實施時間為2012年一年時間,總培訓人數1000余人。培訓對象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0歲以下的農民,分六期進行。每期一周,理論課時間為3天,生產實習參觀4天。重點圍繞果業、畜牧業、農產品加工三個重點產業進行培訓。
為確保培訓活動取得實效,該將聘請省、市各類農口專家,通過開辟專家課堂現場指導,成立農業技術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飼養圈舍,向農民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易操作、見效快的適用、實用新技術。
為了讓科技“可近可親”,讓服務“貼身貼心”,陳玉敏根據自己的栽培經驗,琢磨總結出了一套甲殼素紅棗管理“三字經”,便于鄉親們掌握。“春天到,樹皮刮,甲殼素,涂抹它,發芽前,再噴灑……”這些都是甲殼素棗樹管理的訣竅,好記又易懂。按照這法子,不僅棗樹增了產,質量也大大提高。今年,他掛果進入盛產期的5畝多棗園預計收入5萬多元。
來源:長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