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梨果種植面積占全縣可耕面積的1/3,盛產雪花梨、皇冠梨、鴨梨,年產值達25億元,是趙縣一大經濟支柱。其中又以雪花梨最為出名。因為2010年的囤梨遇到價格暴漲,讓很多果農和經銷商嘗到了甜頭, 2011年8月,趙縣梨果依然大豐收,采摘季節,卻無人售梨,做生意的囤梨,果農囤梨,全鎮的冷庫裝滿了,甚至以前不用的冷庫都用上了,但卻錯過了售梨的黃金季節,梨價一跌再跌,現在還有10萬噸賣不出去(齊魯網相關新聞:河北趙縣全民囤梨錯過最佳銷售期 10萬噸梨滯銷)。
我們都知道,如今面臨盛夏,雖說在盛夏季節吃梨是一個不錯的享受,但相比起價格更加低廉美味的西瓜等夏令瓜果,雪花梨依然不是首選,價格繼續下跌是可想而知,盛產的雪花梨,加上囤梨所產生的各種費用,果農算了一筆賬:每箱梨貯藏成本為5塊5,包裝、農藥、果袋、人工費用加起來20塊左右,如果按照20塊每箱出售,果農白干一年不說,還虧損5塊錢”,如果不賣,天氣逐漸變熱,冷庫制冷效果越來越差,大部分梨果面臨壞掉的風險,屆時將分文無收。生意人的帳更是直觀:梨果成熟時,出錢購買梨的價格為30塊每箱,加上人工費、貯藏費、包裝費約合15塊,前期投入約為45元,若按照20元每箱出售,虧損達25塊”,對于鎮里的經銷商每人虧損都要超過30萬元。遭遇“滑鐵盧”已成定局。
這讓筆者想起了這幾年出現的“蒜你狠”、“逗你玩”、“姜你軍”,以及大白菜和包心菜的遭遇,頭年看到某種蔬菜價格暴漲,于是菜農一窩蜂的跟著種植,結果貨多壓市,導致價格暴跌,辛苦的勞作不僅沒有換來應有的回報,反而使得某些菜農血本無歸。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