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商操縱價格 農民苦:種蒜像下注
綜合臺灣“聯合報”報道,島內從事蒜頭大盤商的業者屈指可數,他們掌握島內產量、市場用量,互通訊息從而操縱價格,消費者得花多少錢買蒜頭,他們說了算。
“盤商喊多少,就賣多少,根本沒有討價還價余地”,屏東姚姓蒜農聽說盤商被公平會裁罰,“當然很高興”。他說,臺當局要監控其實不難,從農友著手,蒜賣給那位盤商,逐步統計整合,就可以了解生產量及市場供需狀況,掌握是否有人為操控,“看臺當局要不要做而已”。
“去年這個時候,市場蒜頭每臺斤零售價才50元(新臺幣,下同),今年漲到100元,大盤商賺翻了”,屏東縣萬丹鄉郭姓菜販透露,近年來蒜頭價格低迷,農民改種其他作物,今年蒜頭栽種面積大幅減少,產量較少,“大盤商去年庫存蒜頭就填補上來”。他指出,大盤商收購濕蒜頭,烘干后冰存,“保存期可達一年,甚至更久”,像去年產量多,價格不好就冰存;今年產量少,再拿出來賣,等于多賺一倍。
云林蒜頭產量以北港、水林、四湖等地最多,國內最大的幾家蒜頭加工廠也集中在水林鄉,當地農家出身的黃誠,已改行做水電,但蒜農的苦,他很清楚;一年一甲地賺不超過10萬元,再碰上風雨,就得虧老本了,剛采收的濕蒜,每年價格只有10元到15元,“這還得看商人臉色”。
蒜農抱怨,價格高低完全操在蒜商手中,農民沒主導權,每年種蒜像在“下注”,賺賠由不得自己。75歲林添盛說,臺當局補助“不敢肖想”,說穿了很多好康都落到盤商口袋,去年虧最慘,“今年蒜價還算穩定”。
首起農業聯合行為 蒜商罰245萬
云林縣蒜頭產量占全臺九成,不過,云林兩大蒜頭盤商去年參加農委會大蒜外銷作業投標案前,共同約定投標金額及數量,再向其他公司“借牌”投標,公平會昨天決議兩盤商涉聯合行為,共開罰245萬元。這也是島內首起蒜頭商及農業聯合行為遭罰。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