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在全市率先開展東魁楊梅早豐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通過邊試驗、邊示范,終于摸索出了一套楊梅多效唑控梢、人工疏果、大枝修剪、高接換種等先進技術,并積極推廣。特別由于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使果農從路邊提籃小賣走向品牌包裝闖市場,精品東魁楊梅價格每公斤高達50至70元,梅農笑了,她也樂了。她就是顏麗菊,是市特產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28年來,她一直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水果技術推廣工作,為科技興農、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作出了成績。她也是全市6萬梅農心目中的“楊梅專家”。
1984年,顏麗菊從臺州農校果樹專業畢業,被分配到雙港區林特站,當時,我市楊梅品種是本地水梅,農民收益很低,為了改變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當年下半年,她發動農民大力發展楊梅等水果生產,大力引進東魁楊梅等新品種。
上游是我市引種東魁楊梅最早且種植規模最大的村,當時不僅上游乃至全市,從果農到水果技術人員都不了解東魁楊梅的栽培技術,因技術缺乏、管理不當,造成樹勢旺、投產遲、品質差、大小年結果明顯等問題。
“以前種的楊梅都是本地水梅,管理比較粗放,一般不修剪不疏果不打藥,全是開放的管理,效益也比較低。”顏麗菊說,當時推廣楊梅人工疏果這項技術,農戶開始很不接受的。那時候本地水梅價格是3毛錢每公斤,東魁楊梅一般是4元甚至5元每公斤,如果疏了果,農戶認為就等于是把錢白白扔掉了。
面對這種情況,顏麗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當時水果技術員卻只有她一個,這給開展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此,她選擇水果種植規模較大的上游村蹲點,先建立示范點,然后以點帶面,推動面上的技術推廣,通過邊試驗、邊示范,有效解決了東魁楊梅投產遲、大小年結果明顯、品質差等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
來源:臨海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