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花生、谷子、小豆……這些不起眼的小雜糧,現在已成為不少市民眼中的“香餑餑”。今年,昌平區在南口鎮北太平莊村啟動全市首個特色雜糧示范村建設,鼓勵農民發展雜糧種植,政府相關部門免費提供籽種、肥料,并全程給予技術指導。
太平莊村今年用于雜糧種植的有350余畝地。“原來種的是小麥和玉米,去年響應退耕還林的政策號召,栽上了核桃樹,但是核桃樹要3、4年以后才能結果,所以現在利用小樹之間的空余土地套種矮桿兒雜糧作物,這樣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農民前期收益。”昌平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王崇旺介紹。
根據太平莊村村委會種植規劃,將350余畝雜糧種植用地設置為采摘區(村口鄰路邊10畝)、品種展示區(高速兩邊50畝)、試驗示范區(村中地15畝)和自由種植區(村中地279.68畝)。種植的雜糧品種包括芝麻、花生、豆類等,加起來有近10個品種。據介紹,這些雜糧作物對土地、氣候等環境的要求較低,容易成活。其中,芝麻的開花期有兩個月之久,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農民種植綠色有機雜糧,政府給補貼。據介紹,本次示范村共計貼補有機肥500公斤/畝,配方肥15公斤/畝。全村共計補貼有機肥200噸,配方肥6噸。根據村民意愿,貼補大豆650斤、花生1620斤、芝麻60斤……共計投入資金近20萬元。與此同時,在整個播種、種植過程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將全程跟蹤服務,對核桃樹種植和各種雜糧種植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
王崇旺介紹,選擇北太平莊村作為昌平唯一一個示范村,主要考慮該村村民的積極性較高,有一定的種植雜糧作物的經驗,并且該村的地理位置優越,適合一定規模的大面積種植雜糧,昌平區也將借此發揮該示范項目在高產、優勢、高效農業中的作用,確保對全區的雜糧產業發展起到示范、指導和推動作用。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