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曉紅是吉家莊鄉南棟莊村的農家婦女,今年37歲。
她家過去不種菜,40多畝地主要種玉米、豆子、黍子等。南棟莊地薄,種糧畝收入只有幾百元。去年村里人都種開了菜,她家也種了10多畝,1畝收入5000元以上。
“過去為啥不種?”5月10日上午,穆曉紅正在自家院里的育苗棚里侍弄菜苗,聽了記者的問話后說:“不敢種呀,沒地方賣?!?/p>
村黨支部書記曹進寶插話說:“過去也有人種過菜,賣菜得拉到應縣,雇車花費不說,到了市場菜價由人家定,挺不上算?!?/p>
“去年的菜賣哪里?”記者問。穆曉紅回答:“鄉里建了市場,就近能賣?!?/p>
穆曉紅今年準備種8畝青椒、2畝圓白菜、1畝半香瓜。院里的菜苗夠種6畝地,其余幾畝地的菜苗在鄰家院里。
南棟莊村420多戶人家,1200來口人,家家院里都有育苗棚。曹進寶說,全村6000畝耕地,去年種菜1200畝,今年種3000畝。村里人一下忙開了種菜,就因為去年建了市場。
市場位于南棟莊村附近,占地60畝,辦公、住宿及交易設施齊全。初夏的市場空空蕩蕩,鄉人大主席團副主席尚謙說,再過幾個月就熱鬧起來了。去年秋,這里住著山東、廣東、湖南的客商,他們互相競價,農民賣上了好價錢。市場建有15個預冷庫,新摘的菜在庫里放24小時后裝箱,用棉被包住在路上走48小時到廣東、湖南,開箱后菜上都是露珠,跟地里的一樣鮮。去年秋,市場每天進出蔬菜1000多噸,蔬菜來自吉家莊、杜莊、奉峪等周邊5個鄉。
吉家莊全鄉去年種菜1.1萬畝,今年預計突破2萬畝。尚謙說,真沒想到,一個市場拉動力這么大,當初建市場時覺得大了,現在看來還是有些小。今年準備建個脫水蔬菜廠,將挑剩的菜加工成蔬菜顆粒,也能賣上好價錢。
來源:山西省農牧業信息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