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綠舌頭”融化成了膠狀物。
浙江在線05月18日報道:
原帖
網友“倔強秀秀”發帖:5月17日買了一根“和路雪”的“綠舌頭”冰棍,剛準備吃,因臨時有事擱在了一邊。回來后,發現冰棍已經開始融化了,但是并沒有多少水,反而出來一攤透明的膠狀物。看著挺像果凍,黏糊糊的,一拉還能變長,瞬間石化。
跟帖
網友“易水軒”:懷疑是不是用叫做明膠的東西做的。
網友“漂亮秀秀”:食品不安全已經見怪不怪了。先是酸奶有問題,接著是蜜餞出事故,再來個“棒冰門”也是情理之中。
記者求證
入夏后,冰棍、雪糕成了不少人士的消暑勝品。不過,冰棍融化了,卻沒變成水,反而成了一攤膠狀物,這多少讓消費者有些擔心。近期也有媒體報道一根雪糕在常溫下放置24小時后化成一攤膠狀物,以及雀巢雪糕“笨nana”的“香蕉皮”不融化等類似事件。有網友由此質疑,是不是添加了明膠?這樣的雪糕能吃嗎?會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冰棍“融化”變成膠狀物
天氣漸熱,愛吃冷飲的王小姐買了根“和路雪”的“綠舌頭”冰棍,準備給自己降降溫。誰知,剛拆封,同事就找上門,有事要幫忙。王小姐將冰棍擱在一旁,準備過會再吃。不過,回來后,她卻發現開始融化的冰棍有些“異樣”。
“四周的冰化了,中間的只是變軟,有些透明。”王小姐忍不住用手撮了撮冰棍,發現頗有些彈性。好奇心作祟,王小姐也不急著吃冰棍了,反而開始靜等它融化。
幾個小時后,王小姐再去看時,“綠舌頭”冰棍竟變成了一攤透明的膠狀物。“看著挺像果凍的,但要粘稠一些。”王小姐看了包裝袋,發現冰棍里添加了包括槐豆膠、卡拉膠、結冷膠、黃原膠、檸檬酸、亮藍等10多種食品添加劑。“會不會是添加劑超標呢?”王小姐不禁擔心,這樣的冰棍能吃嗎?
5月17日,記者從超市買了一根同款“綠舌頭”冰棍,放在常溫下自然解凍。剛剛拿出的冰棍包裹成一圈淡綠色的冰層,聞著蘋果味濃郁。用手捏了捏冰棍,有些偏軟,而不像其他冰棍那么硬邦邦。
放置10多分鐘后,冰棍開始融化,滲出少許水,其間還夾雜著些許淡綠色粉狀物,聞起來確實香味較濃。
大約3個小時后,“融化”許久的冰棍只化出少量綠色的水,剩下的是一攤透明的膠狀物。看著頗似果凍,但摸起來比果凍稍軟,也不易捏碎。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