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西創新五種土地流轉模式,流轉土地90萬畝,流轉戶數19670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75萬畝。
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全縣注冊種植專業合作社146個,合作社采取統一購種肥,大型農機統一整地、統一耕種、統一打藥,分散管理,訂單銷售的經營方式,節約加上增產每畝實現增收80元。北安鄉平安村引進萬壽菊加工項目,并由投資人創建了嘉彤花卉種植加工合作社,2011年種植萬壽菊2000畝,帶動農戶種植3000畝,畝比玉米增收700~800元,同時農民在栽花、摘花上打工創收300萬元。
農業公司化經營模式。農業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2005年,哈爾濱東金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以每畝190元價格轉包康榮鄉農民耕地1.3萬畝,期限至2027年末。企業先后投資1.3億元,建設鮮食玉米生產加工基地,大型農機具輪作耕種,年生產鮮食玉米3000萬穗,青貯飼料5萬噸,拉動當地富余勞動力1200名,年支付工資300多萬元。
村企共建型經營模式。即村委會出面幫助企業解決原料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企業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幫助村里搞好新農村建設,最終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一種現代農業經營模式。2009年黑龍江省神農科技集團與大興村合作,在大興村成立“樂姆”農業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這個平臺,2011年吸納土地7000畝,收入600萬元,同時企業共支付雇用農民工資約600萬元,僅此一項全村農民人均增收1420元。
場村共建經營模式。即農場入駐農村,以此為基地,利用大型機械優勢,通過耕作示范、代耕代收等途徑引導農民使用大機械,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2009年綏化農墾分局農場投資3000萬元,與平山鎮吉興村合作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2011年農場以每畝260元價格在吉興村租賃土地5515畝,進行規模經營,實現純收入335萬元,比傳統農業種植增收170萬元。
種植大戶經營模式。種植大戶通過轉包農戶耕地或租賃集體、個人耕地發展規模經營。奮斗鄉前鋒村葉油坊屯每年都有100多人到哈市等地搞建筑、跑運輸,部分外出打工農民的土地流轉到種田能手韓本孝手中,他共承包土地近1200畝,形成了規模經營,降低了生產成本,吸納本屯勞動力20多人,年收入10余萬元。北安鄉魏高莊子屯1600畝土地,集中在8~9個人手中經營,實現了外出打工與在家經營土地雙豐收的效果。
來源:黑龍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