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膜覆蓋技術是在耕地田間起大小壟,用地膜覆蓋全田,在壟溝內播種玉米的一項新的種植技術。該技術最早由甘肅省農業技術人員最先提出并推廣應用,去年我市奈曼旗首次引入并取得成功。今年通遼市擴大示范推廣面積,在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的旱作區進行玉米全膜覆蓋技術機械播種,僅庫倫旗面積就達2000畝。4月18日,在庫倫鎮養畜牧西嘎查和敖倫嘎查舉行了庫倫旗千畝玉米全覆膜示范區開播儀式。示范區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一是農藝農機相結合技術。示范項目區采取“八統一分”集成推廣“一增四改”技術。地膜選擇厚0.008毫米以上、幅寬120厘米(大壟寬80厘米、小壟寬40厘米)的帶型,利用全膜覆蓋播種機播種,集開溝、施肥、播種、噴除草劑、覆膜、打孔放苗為一體。具有作業效率高、覆膜質量好、節省作業成本等優點。二是良種良法配套技術。選擇抗旱、優質、豐產的中晚熟品種登海605,種子純度達98%、芽率在95%以上,適合密植,播前全部進行種子包衣。
玉米全膜覆蓋技術是將“覆蓋抑蒸、膜面集雨、壟溝種植”有機地融為一體,具有比常規半膜栽培技術更為明顯的增溫增光、提墑保墑的作用效果,能夠顯著地提高旱作農業區的水分利用率和利用系數,能夠為玉米生長創造更為有利的環境條件,因而能夠大幅度提高旱作農業區的玉米產量。
全膜覆蓋技術的創新點:一是覆蓋方式由半膜覆蓋變為全膜覆蓋。常規半膜栽培有40~50%的土地裸露,水分被大量蒸發,全膜覆蓋技術實現了地膜全田覆蓋,隔斷了水分蒸發途徑,最大限度地保蓄了土壤水分,從根本上解決了旱地土壤水分蒸發問題,滿足了早春干旱條件下作物出苗和前期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二是覆膜時間更為靈活,有效抑制了早春土壤水分的蒸發,解決了旱作區因春季土壤墑情差和降水稀少造成出苗困難和前期生長受抑制的問題。三是種植方式由平鋪播種變為起壟溝播,起壟全覆膜和溝播實現了田間雨水的集流和富集疊加利用。四是全膜覆蓋強化了地膜增溫增光效能,白色的塑料薄膜具有反光作用,減少了田間露光損失,增加了光能的利用效率。同時減少了因田間水分蒸發而損失的汽化熱,具有比半膜覆蓋更為優越的熱量補償效應。
全膜覆蓋技術的作用效果:首先,增加土壤溫度,促進了品種的更換。玉米全膜覆蓋栽培技術能夠顯著地提高土壤溫度,促進玉米提早發育成熟,玉米成熟期一般提早10~15天,有利于種植生育期相對較長的高產品種,擴展了玉米的增產潛力。其次,提高土壤墑情,保證了玉米及時出苗和苗全、苗齊、苗勻、苗壯。玉米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不同時期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常規半膜栽培,特別是10~15厘米土壤含水量增加更為明顯。再次,增強了玉米抵抗干旱、低溫冷害脅迫的能力。全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玉米生長健壯、生長發育提前、葉片寬大、葉色濃綠、根系發達。第四,增產效果極其明顯。2011年奈曼旗青龍山鎮古廟子村示范推廣全膜覆蓋玉米15畝,平均畝產723.9公斤,比露地的畝產430.3公斤畝增產293.6公斤,增產68.2%。
來源:通遼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