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投入成本高,目前全市3萬畝大棚絕大部分為有實力的農企或種植大戶所有。南方日報記者林涌浩攝
經常上市場買菜的市民不難發現,最近市場上的菜價不斷攀升,芽白菜4.5元/斤,菜心3.5元/斤,辣椒7.0元/斤。問起菜價為何這么貴,大家都說是因為天公不作美,持續的多雨天氣讓菜地的菜都爛掉了,供應不足導致菜價上升。
辛辛苦苦種下的蔬菜眼看就要收成,但是天公不作美,讓不少農戶感到無奈。農業專家表示,農民要告別靠天吃飯問題,唯有完善農業設施,尤其是加強蔬菜大棚的建設力度,農民才有望實現旱澇保收。以農戶種植辣椒為例,我們看看農業經濟效益。
遭遇雨水天氣,露天種植辣椒產量減半
案例1
去年開始,青尖椒的價格一直較高,這使惠城區汝湖鎮的農戶張正猛動了心。他租了幾畝地,投資種植青尖椒。上個月,種下幾個月后的青尖椒長勢良好,陸續開花,這讓張正猛對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不過花開得好還得結果情況好才行。最近張正猛就因為這事發愁。他告訴記者,按照往年種植情況看,現在青尖椒已是大收獲時期,但是今年異常的天氣使他的辣椒遲遲不結果,結上的也多是些畸形果,不僅產量下降一半,賣相太差到時很難賣出好價格。“今年投資的近萬元看來要打水漂了。”張正猛說。
張正猛請來了惠城區菜科所的技術員幫他把脈問診,但是已經難以挽救,對此,張正猛只能無可奈何地搖搖頭。據菜科所技術人員分析,辣椒長勢很好但是難以正常結果,這主要是因為近期的天氣導致地溫低加上持續的降雨造成開花受阻授粉率低。
因為雨水天氣而遭受影響的農戶不止張正猛一家。記者隨惠城區菜科所技術員走訪九龍村發現,大部分農戶的小香蔥都因為天氣問題導致發病,初步統計發病率超過了80%,這使大部分蔥農面臨虧損。菜科所技術員隨即調查的7戶香蔥種植散戶,平均每戶今年或將虧損近萬元。市農業局種植業科科長黃觀橋告訴記者,受雨水增多和前期氣溫變化頻繁等氣象因素影響,近期全市各地的露天種植的大田蔬菜均受到較大的影響,農作物發病率較高,產量下降,有的甚至因為農產品品質差而面臨難銷的問題。
拒絕日曬雨淋,大棚種植辣椒產量翻番
案例2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