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價連續三月下降
每天都到西馬路菜市場買菜的陳阿姨發現,最近很長一段時間來,豬肉價格都比較穩定,雖然說不上便宜。去年坐了“過山車”的豬肉價格,今年春節以后,連續多個月穩中小幅下降。相比受到今年天氣影響而波動較大的蔬菜價格,豬肉的價格顯得“很經扛”。
昨日,記者走訪三鎮的三家集貿市場探訪豬肉價格。在漢口解南集貿市場,豬腿夾肉、豬排骨、豬瘦肉每斤的價格分別為:13元、17元和16元;在武昌大成路集貿市場分別為11.50元、16元、16元;在漢陽五里集貿市場,則分別為12元、15元和14元。
武漢市物價部門昨日提供的全市4月份主要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江城豬腿夾肉、豬排骨、豬精瘦肉每斤價格為12.63元、16.64元、15.71元,比3月分別下降3.66%、3.98%、2.3%;生豬收購價為719.94元/50公斤,比3月下降11.93%,自春節后連續三月穩中有降。
水產品成了替代品
“夏季是肉類的消費淡季,水產品尤其是魚和蝦開始唱主角。”中商平價一位生鮮買手介紹,每年進入立夏之后就進入了豬肉消費淡季,直到“十一”前后才會重新旺起來。
上周日晚上,記者在秦園路、江漢北路一帶的蝦館子看到,每家門口都有食客坐在門口等著“翻臺子”。
上個月,水產品價格漲幅較明顯,武漢市胖頭魚、草魚、鯽魚、鳊魚每斤的價格分別為7.37元、6.25元、7.67元、7.66元,每種的漲幅都在8%左右,相比去年同期上漲幅度在25%。
物價人士分析,夏季進入豬肉的消費淡季后,水產品的“替代作用”很快凸顯。水產品價格3月、4月持續兩個月呈上漲態勢。
后市可能小幅反彈
武漢市物價局價檢分局負責人認為,豬肉價格保持平穩的另一個原因,是去年秋季補欄的育肥豬集中上市,市場總體供大于求。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區豬糧比價已經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在江夏,豬飼料中玉米的批發價漲到了14元,養殖戶出現虧損,但處于較高水平的豬肉價格仍然刺激著養殖戶們的補欄意愿。
近日,國家六部委聯合發布并啟動了《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不僅要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還要防止生豬價格過快上漲,緩解生豬生產的周期性波動。
該負責人表示,預計5月以后豬肉價格將小幅反彈,但短期內不會大漲。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