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東青州市東夏鎮曝光“甲醛白菜”之后,又曝出“六六粉生姜”。據當地官員介紹,東夏鎮有1000多畝大白菜,還是遠近聞名的有機生姜生產基地。有機生姜用“六六粉”和“敵敵畏”驅蟲保鮮。
菜農將劇毒農藥用于廉價的“保鮮劑”,這種蔬菜行業的保鮮潛規則已經存在好多年,是保鮮劑標準缺失,還是流通環節無監管?
從蔬菜的收獲到菜市場商販的出售,國內至今無任何監管措施,“甲醛蔬菜”、“敵敵畏生姜”就這么大搖大擺地走進市場,走上市民的餐桌。為了追求高利潤,有機生姜生產基地,既然用“敵敵畏”驅蟲保鮮。
目前,國內雖然有嚴格的檢測防線,但是主要是檢測部門以檢測蔬菜的農藥殘留為主,對于甲醛、“六六粉”這樣被當做蔬菜保鮮劑的并不進行檢測。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也沒有明確提出可使用的保鮮劑、添加劑的范圍和劑量,只是提出“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范”。
蔬菜保鮮劑花樣繁多,今天取締了甲醛、“六六粉”,很快就有新的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在流通檢測過程中的難度。從保鮮劑標準,檢測設備,到批發市場的監管完善,農產品監管遲遲滯后,監管部門到底在哪里呢?能否制定出一個快速可行的方案?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