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全面落實“菜籃子”工程市長負責制,以“菜籃子”建設作為都市農業發展的突破口。去年,重慶蔬菜供銷兩旺、價格平穩,為抵御通脹、保持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級基地“保供”一是建“主城區保供蔬菜基地”。在4個縣建成高標準蔬菜基地80萬畝,重點打造500個蔬菜專業村,確保主城蔬菜供應。二是建“區縣自平衡蔬菜基地”。目前,已建成蔬菜年產量100萬噸以上的區縣2個,50萬噸以上的區縣6個、30萬噸以上的區縣17個,占全市蔬菜產量70%以上。三是建“集鎮自給蔬菜基地”。去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928萬畝,產量1408萬噸,余缺調劑,不僅有效保障了自給,還調出100萬噸。
三個環節“穩市”一是完善“菜市”。深化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形成了以觀農貿、萬噸冷凍品、九龍坡蔬菜等六大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全市各類農貿市場達1500個。二是暢通“菜車”。全面落實“綠色通道”政策,優先保證運菜車輛加油并納入政府燃油價格補貼范圍。三是管好“菜攤”。降低國有流通企業所屬大型超市、農貿市場收取的攤位費、進場費。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增強對蔬菜市場調控能力。
三大體系“保質”一是執法監管體系。實施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綠劍護農”行動,實現市場和經營網點執法檢查率、未審品種和退出品種收繳率、“五種”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收繳率“三個100%”。二是檢驗檢測體系。建立5個部級農產品質檢中心、7個市級農產品質檢機構,實現全過程質量追溯。三是安全產業體系。重點打造蔬菜、生豬、乳業三大安全農產品骨干產業鏈,去年蔬菜監測合格率97.4%。
三項措施“建制”一是建立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連續5年將“菜籃子”納入全市重點民生工程,由市農委牽頭,8個市級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促進齊抓共管。市財政專項資金5年共整合投入20多億元,建設了一大批標準化蔬菜基地。二是建立產研結合的推廣機制。近年,培育青菜頭、辣椒等新優品種69個。積極發展榨菜、辣椒等加工蔬菜特色品牌。三是建立規模發展的扶持機制。一手抓培訓,將產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納入全市“三農”培訓的重點開展培訓。一手抓政策,連續5年政策扶持,全市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產銷協會700多個,成為穩定蔬菜生產的中堅力量。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