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太原市北張村菜市場內,剛買完菜的梁女士直感嘆,“今年的蔬菜太貴了,同樣的蔬菜今年價格貴了一倍多。”梁女士卻不知道,她已是籃中西紅柿的第5個主人,正是這幾個主人推高了菜價。
山西省商務廳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結果顯示,5月第一周,圓白菜、西紅柿和青椒等5種蔬菜的批發價格下降都在5%以上。但與梁女士一樣,太原市民仍覺得蔬菜價格高于往年。
流通環節加劇菜價上漲
進入5月份以來,隨著天氣逐漸變熱,蔬菜價格本該像往年一樣,大幅下降。但是,今年的行情卻一改常態,久居高位不降。
昨日早8時許,在太原市北張村菜市場。梁女士挑好菜付賬時不由地搖頭皺眉,“真是貴呀,一斤西紅柿便宜的還要3.5元”。
“這都降下來了,前幾天都還是4塊多呢。”賣菜的劉師傅說,隨著天氣變熱,蔬菜價格也在慢慢下降。
就在梁女士買完菜回家的路上,一位鄰居告訴她,不遠處的新藍海市場,蔬菜價格要比北張村菜市場便宜。
隨后,記者來到新藍海市場。搞蔬菜批發零售的韓師傅說:“北張村菜市場內的蔬菜基本上都是從我們這里批發的,他們每斤2.5元從這里批發的西紅柿,轉手就能賣到3塊多”。
韓師傅說,他的蔬菜是從清徐縣批發的,西紅柿批發價每斤在2.2元左右。
居民食品支出比例增加
高位運行的蔬菜價格給市民帶來的,除了感慨和無奈,更多的是每個月用于日常生活的高額食品支出。
蔬菜“新貴”不僅僅是西紅柿。太原市并州路一家菜市場內,記者看到,黃瓜2.5元一斤,青椒4.6元一斤,豆角3.5元一斤,土豆2.6元一斤……往年此時只有幾毛錢的蔬菜,今年都成了“高檔貨”。
太原市黃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天三頓飯購買蔬菜要20多塊錢,這樣下來,每個月僅在蔬菜支出上,就至少需要花費700元左右。除此之外,加上魚、肉、雞蛋、奶制品,以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總共需要支出超過2000元。
“去年可沒有這么多,大概一個月也就1700元。”黃女士家庭月收入約7000元。算下來,他們收入的近30%要用于食品。
和黃女士一樣,感到物價壓力的居民不在少數。小林和丈夫在太原打工,他們月收入約4500元。“即使每次買菜我都會挑最便宜的買,每個月也要用1500元來維持日常生活開支。”小林說。
來源:山西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