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轄26個鄉鎮,891個村,總人口121萬,其中農業人口106萬;耕地面積99.6萬畝,其中水田89.16萬畝。常年雙季稻播種面積130萬畝以上,油菜種植面積60萬畝以上。一直來,該縣致力于發展雙季稻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并不斷提高農作物復種指數,發展冬種油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2009年全省啟動了《湖南省雙季稻區油菜早熟品種選育和機械化生產示范》等項目,該縣作為實施單位之一,抓住機遇,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加大投入,把項目實施工作落到實處,把項目實施成果推廣到全縣,開創了油菜機械栽培的先河,帶動了油菜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促進了糧油生產穩步健康發展。
一、成效明顯,實現預期目標
1、示范面積逐年增加。機播示范面積:2009年為973畝,2010年為1100畝,2011年為2000畝,三年機播示范總面積4073畝。機收面積:2010年為1500畝,2011年為2000畝。機械烘干:2010年為10000公斤,2011年為15000公斤。
2、單產水平逐年提高。生產示范油菜畝產:2009年過120.4公斤、2010年達131.5公斤、2011年達152.6公斤。并實現雙季稻畝產900公斤以上,畝平增收400元。
3、生產效益逐年增長。畝純收入2009年為353元,2010年為369元,2011年為395元。其中機播機收畝最高效益達509元。實現了油菜產量和經濟效益雙提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得到省廳領導和湖南農業大學專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周邊縣農業局和非示范鄉鎮多次到示范現場參觀,促進了周邊縣油菜生產的發展。
二、措施有力,工作落到實處
1、切實加強領導。一是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組長,縣財政局、農辦、農業局、水利局、農機局等單位負責人和西渡鎮黨政主要負責人為成員,保證生產示范工作順利進行。二是成立項目實施技術服務小組。由縣農業局局長任組長,縣糧油站、土肥站、植保站、西渡農技站、西渡農機站相關人員為成員,負責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在油菜播種關鍵時期臨田指導,生產時期每3-5天深入田間進行技術服務,收割時采取現場機收作業演示。
來源:湖南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