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前的“風光旖旎”相比,近期食用油市場弱勢漸顯,期現價格聯袂下跌。截至5月7日,國內24度棕櫚油和四級豆油現貨均價已分別跌破8600元/噸和9750元/噸關口,且成交依舊清淡。
棕櫚油率先“掉頭”
4月中旬以來,盡管市場預計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銷售有所起色,全月出口量較3月增加9%~10%,至135萬噸左右,但國際棕櫚油價格卻“節節敗退”,bmd期價累計下跌近8%,畢竟產量會自季節性低點出現月度反彈,制約了出口的利好。這直接引導國內棕櫚油價格持續下滑,而發改委“約談”令其率先啟動調整周期。筆者認為,政策調控以及庫存消耗緩慢,令價格下跌幅度尚難言底。
寶城期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7日,國內主要港口棕櫚油庫存約為95.1萬噸,較5年均值的56萬噸高出69.8%,且港口出貨量遲遲未有放大跡象,而進口補貨行為依然頻繁,高庫存將猶如“五指山”,令價格持續承壓。在國家政策調控下,后期食用油價格再漲的概率很小,加之近期云南、浙江等地禁止散裝油流入餐飲業,棕櫚油摻兌需求料會受到擠壓,氣溫回升的5月依然難以改變棕櫚油剛性需求低迷的慘淡。
豆油利空漸“云集”
豆油市場利空因素正在悄無聲息地聚集,主要在于市場焦點已從舊作大豆供應緊張情緒發生轉移。雖然美國農業部可能在5、6月份月度供需報告中繼續下調2011/2012年度南美大豆產量,可這已不是當前市場炒作的主線。cbot大豆價格上沖1500美分/蒲式耳之后,重新調配需求的跡象非常明顯,價格隨之回落,足以證明基本面步入多空轉換時期。
實際上,市場關注點已逐漸轉移至對新季大豆供需面的炒作上。近日,有分析機構上調了美國2012年大豆種植面積預估值至7582.3萬英畝
,高于美國農業部3月30日報告中的7390萬英畝。筆者判斷,由于cbot大豆11月合約和玉米12月合約的比值已回升至2.6之上,美國大豆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已成為大概率事件,預計2012/2013年度全球大豆供需數據較陳豆情況要相對寬松。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