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通社報道,夏天來了,喝一杯清清涼涼的果汁,確是讓人覺得清爽又解渴,但原來不少臺灣市面的果汁產品竟只含極微量的水果成份。臺灣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消保會)近日抽查市面多款名牌果汁,發現不少標示“含有10%至20%原汁”的果汁產品,在原汁含量竟低至3%,部份添加香草粉和糖分等食品添加劑,卻未標示于瓶身,屬誤導消費者,已要求限期改善并全面下架回收。
消保會官員王德明表示,目前四款飲料都已被要求下架回收,他呼吁業者,“用幾分料就寫幾分,別把消費者當冤大頭。”
消保會21日公布,早前抽查市面上販賣的蘆筍汁、蕃茄汁等多種果汁產品,大多都標示20%至10%的原汁含有率。但消保會將包括津津、親親、味王等知名品牌交往化驗,發現實際原汁含有率只有3%至8%,尤其是津津和味王兩大知名品牌還擁有當局頒予的gmp認證(良好生產規范),但其有關產品卻被發現有未經標名的食品添加劑,質疑有關產品有欺瞞消費者之嫌,勒令廠商限期改善并全面下架回收。
媒體追訪發現,蘆筍汁是臺灣民眾夏季最喜歡喝的果汁之一,超過60年歷史的老字號飲料津津,在食品市場稱王的“味王”及“親親”品牌,其所生產的蘆筍汁均被指標示原汁含量遠超過實際含量。由于三大品牌每年在蘆筍汁方面的銷售額高達千萬元新臺幣,被質疑“根本就是在欺騙消費者”。
味王集團經理魏璟雄表示,原汁含有率不足可能是因為調整產品口味時所致,承認可能是生產過程中的疏忽,表示集團已在收到消保會通知后,安排回收產品,并將重新修改產品配方,加強質量管理。
此外,統一西紅柿汁也因“外包裝成分標示不全”,遭罰款3萬元新臺幣,并被要求改善。王德明指出,業者用香草粉、胡蘿卜素等食品添加劑來補足飲品的口感,雖是合法方式,但應標示清楚,才不會因誤導消費者而影響商譽。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