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后,蔬菜價格不斷攀升,大多數貴陽市民都感到手里的“菜籃子”越來越沉重,相當一部分家庭都在喊“遭不住!”
有讀者向本報反映說,蔬菜被少數菜販壟斷,所以菜價居高難下;有讀者在電話里說,永樂鄉的蔬菜爛在了地里,為什么不拿到市場為菜價“降溫”?……
只漲不跌的菜價到底是怎么回事?連日來,本報派出記者兵分幾路,深入到田間地頭、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走訪了每一個與菜價有關的環節,以探求菜價上漲的個中究竟。
隨著采訪一步一步的深入,一只只隱藏在高菜價背后的“手”慢慢顯現出來……
“菜價貴得很,我家每個月要多花200元!”在民生路菜場,市民李阿姨一邊挑菜,一邊皺著眉頭對記者說。“賣不出去,只有毀了當肥料!”在永樂鄉蔬菜基地,菜農朱賢華一邊用鐵犁毀去了自己種的蒜苗,一邊大聲和記者說道。
一方面,貴陽市場蔬菜價格持續走高,市民喊遭不住;另一方面,蔬菜產地的菜農卻在毀菜。這些現象明白地告訴我們,蔬菜市場出問題了,那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菜價猛漲市民進回菜場得花上百元
家住貴陽市民生路的李阿姨有個記賬的習慣,春節以來,感到每月的生活費已經不夠這個四口之家支出。4月底,當她翻開自己的賬本,被嚇了一跳,四月份,除開日常生活用品,她家在買菜上的花費共計1032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這項支出整整高了近200元。
李阿姨說,三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就與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家中共有四口人,兒子和媳婦都在事業單位上班,每月的工資共5000余元,孫子今年上三年級。每個月,她兒子都會拿出1000元作為一個月的生活費,讓她買菜及購買一些生活日常用品。
翻開李阿姨的賬本,記者看到:“2012年4月29日消費:土豆3元、青椒7元、棒豆5元、白菜3.5元、玉米4元、蔥蒜2.5元、肉15元。共計40元。”
2011年同樣的日期,消費記錄為:“蓮花白1.5元、白菜3元、萵筍2元、白蘿卜1.5元、西紅柿2.5元、黃瓜4元、肉12元。共計26.5元。”
李阿姨告訴記者,她每天買菜,僅蔬菜就要花費20多元以上,加上肉,一個月買菜的花費超過1000元。這相比2011年,每個月光是買菜就得多開銷近兩百元。
來源:貴州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