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業協會河豚魚分會常務副會長孟雪松近日正為規范國內河豚魚市場、促進有條件解禁而忙碌。昨日,他對記者說:“大連河豚如僅滿足做低端原料供應基地,不做好全產業鏈發展布局,一旦國內市場有條件開放,自己養大的孩子就可能被別人抱走。”
河豚魚即大連人熟知的“廷巴肘(音)”,是目前大連市地產魚類出口量最大的品種。北方地區養殖品種為紅鰭東方鲀,大連市產量占全國紅鰭東方鲀50%以上,出口量占全國80%,是環渤海地區河豚魚出口集散地。
按照我國目前相關規定,除個別城市建立試食體系外,河豚魚不能在國內市場銷售。不過,據了解,國家相關部門正積極商討河豚魚有條件在國內市場銷售機制。去年,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大連河豚”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今年4月,“紅鰭東方鲀”國家標準獲批并正式實施。包括以江浙地區為代表的國內市場已經形成河豚魚消費渠道,這一切都被業界視為國內將有條件解禁河豚魚的前兆。
據悉,僅遼寧、山東、河北三省,河豚魚養殖企業已達70余家,河豚魚產業上下游從業人員多達20萬人以上,出口及國內銷售產值近20億元。“未解禁就暗流涌動,一旦國內市場有條件解禁,整個產業競爭必將十分激烈。”業內人士認為。
據了解,部分“大連河豚”企業已在全國范圍內著手建立從育苗、養殖、精深加工到餐飲等為一體的河豚魚產業鏈條。孟雪松說,單純以原料生產或簡單加工為主的產業模式易受下游牽制,利潤薄、風險大。如不提前完善產業布局,大連河豚恐怕就會起大早趕晚集。(智曼卿)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