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創建全省非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示范區的建設要求,達縣科學規劃短平快產業項目,突出抓好加工型辣椒發展。
科學規劃產業。根據巴河流域的氣候特征、土壤質地,結合農民的種植習慣,選擇發展加工型辣椒。在石梯鎮橋東村、愉活村,橋灣鄉陳余村,永進鄉崇興寺村建設3個300畝的加工型辣椒生產示范片,輻射帶動周邊村社發展辣椒600畝,年產鮮辣椒230萬公斤,實現產值700余萬元。
統一物資供應。縣財政安排100萬元救災資金用于購買種子、種苗、化肥等農用物資,已為災區組織調運加工型辣椒種苗514.2萬株,并全部定植完畢,85噸化肥正在招標采購中。
強化技術指導。以縣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和鄉鎮農技站為技術指導單位,指派2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規劃村社,召開動員會、技術培訓會20余次,培訓種植戶30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6000余份。按照標準化生產規程,手把手、一對一的操作示范,把加工型辣椒生產的關鍵技術交給農民。
做好產銷對接。在縣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建立產銷信息平臺,與重慶觀農貿市場、重慶千驕食品有限公司、新世紀超市、大西洋酒樓等企業、商家達成了多項意向性合作協議,實行基地-企業、基地—超市、酒樓對接,訂單銷售,降低市場風險,確保農民增產增收。(孫磊,梅國富)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