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7月21日在貴州黔東南麻江縣舉辦首屆藍莓節。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10年,貴州藍莓產業將超過茶產業,至少讓數百萬農民脫貧致富。
藍莓學名為越桔,屬于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果實呈藍色,外批一層白色果粉,果肉細膩,果味酸甜。藍莓果被世界衛生組織定位“21世紀首選十大健康食品之一”,其富含花青素、鞣花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名目、抗癌、延緩衰老等功效。1999年,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率先開展藍莓引種實驗,經過科研探索,全面掌握了藍莓栽培技術,并闖出藍莓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之路。目前,黔東南州藍莓種植面積已達到2.12萬畝,來自浙江、江蘇、北京等地投資商組建的藍莓發展企業27家。
新聞發布會上,黔東南州組織部長王貴透露,為加大藍莓產業發展,2011年黔東南州專名編制了《藍莓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公開招標,引進8家藍莓育苗企業,分別在麻江、丹寨、凱里、雷山、臺江、三穗和黎平7縣市建立育苗基地,總建設面積1225畝,投入資金1.4億元,到2014年,全州可出育苗1500萬株以上,可滿足大規模藍莓產業基地建設需求。王貴稱,“十二五”末,黔東南州藍莓種植面積將達到20萬畝,形成藍莓種植、加工、旅游等為一體的百億級產業,屆時數百萬人因藍莓產業脫貧致富。
麻江縣副縣長黃紹海會后告訴記者,藍莓種植周期一般在三年,麻江縣1999年開始種植,目前已初見成效。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一畝藍莓成本大概是5000元,一畝地產藍莓至少2000斤,市場價格每斤30元,一畝藍莓總產值約6萬元,除去成本利潤在2-3萬元。
“種植藍莓大有可為,目前麻江縣有438戶農民開始種藍莓,未來10年藍莓產業必將超過茶產業”黃紹海告訴記者。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