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阜蒙縣國華鄉富士村巴光超家的葡萄大棚時,只見綠色的枝葉間懸掛著串串豐盈的葡萄,在溫暖的陽光照射下,猶如紫寶石般圓潤通透。
另一個棚里,工人們正在栽種葡萄苗,忙得不亦樂乎。
見到記者采訪,大棚的主人巴光超邊剪葡萄邊與記者聊了起來。他告訴記者,他的老家在北鎮,這些年沒干別的,就跟這葡萄打交道了,無論是栽植大地葡萄還是扣暖棚種葡萄,不管是理論上還是技術上,對于他來說都是手拿把掐。阜新地區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種植葡萄,所以他撇家舍業的來到阜新創業,并在三年前開始了暖棚葡萄的種植。巴光超也成為阜新栽植暖棚葡萄的第一人。
巴光超說,今年,他家的葡萄五月初就采摘上市了,市場價是每斤12元,他按百米棚定植1000多株,每株產量5斤左右計算,每棚收入近5萬元,效益非??捎^。葡萄還未熟,已有好多客商打電話來預定和收購,除了供應本地市場外,還銷往沈陽、黑山等地。
巴光超栽植暖棚葡萄的成功讓有“水果之鄉”美譽的國華鄉看到了發展前景。今年,國華鄉開始大力發展暖棚葡萄栽植,這一富民利民的好項目,目前已在全鄉鋪展開來,并已推廣到全鄉80%的棚戶中。那么,國華鄉又是如何發展起暖棚葡萄種植項目?一是將其作為富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自2006年國華鄉發展保護地生產以來,暖棚內生產的農作物多以茄子、柿子等常規蔬菜品種為主。有時受市場影響,加之其他方面的因素,菜農們的收入很不穩定。國華鄉黨委、政府通過外出考察,并經過認真研究,依據該鄉的實際情況,決定把暖棚生產的品種由多而廣的常規品種向少而精的稀有品種轉化。2010年春,鄉黨委、政府在國華鄉富市村新建的棚區內專門拿出6個百米棚,進行生產試驗,由鄉政府在各方面給予支持。通過一年的生產實踐,終于在2011年4月末收獲了沉甸甸的成果。
來源:阜新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