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癥狀
臨床母豬、斷奶仔豬、育肥豬各種年齡的豬均有發病,母豬發病后同窩產仔豬相繼發病,且死亡率極高。發病初期病豬體溫升高至40-41.5℃,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糞便干燥呈球狀,尿少赤黃,采用抗生素治療體溫下降,糞便干燥表面有粘膜,停食。病程后期耳尖,四肢末端及下腹部皮膚發紅彌漫性出血、發紫。有的病豬表現出四肢驚攣,轉圈,瀕死期四肢劃水樣運動。個別病豬出現嘔吐癥狀。
二、剖檢變化
全身淋巴結,特別是頜下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有的充血出血,切面呈紅、白相間的大理石樣病變,肺部腫脹,間質增寬,有出血斑或出血點;個別喉頭有針尖狀出血點。心耳、冠狀溝針尖出血。肝臟質地變硬、表面有白色壞死灶和出血點。脾臟梗死、邊緣有出血點。腎臟黃染,表面有針尖大小出血點。小腸出血,回腸、大腸有大小不一的潰瘍,部分豬膀胱有出血點。
三、防治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解剖。綜合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隔離病豬和同群豬,強制限制豬只移動;對病、死豬及其污染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宰殺、食用病死豬;對圈舍和環境進行全面消毒。輪換使用抗菌類藥物進行輔助治療,以控制細菌性繼發染。使用黃芪多糖等免疫增強劑,采用解熱鎮痛、補充電解質和多種維生素等對癥治療措施。
2、加強基礎免疫。在做好豬瘟、口蹄疫等免疫的基礎上,對未發病豬群進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等的免疫。
3、加強飼養管理。采取全進全出、自繁自養,種豬、育肥豬分開飼養,相對隔離。在溫高季節做好豬舍通風和防暑降溫,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保持豬舍干燥和合理的飼養密度;減少豬群轉群和混群次數,降低應激因素。不使用霉變和劣質飼料,保證充足的營養。
來源:云南耿馬縣耿馬鎮畜牧獸醫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