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35噸的菜,從山東運到武漢要近萬元運費,而從城市圈到漢,運費最多不會超過2000元。奇怪的是,擁有巨大成本優勢的湖北菜卻沒能在武漢市場“占大頭”。
為了探訪個中緣由,記者昨日走訪了武漢各大批發市場和省內蔬菜生產基地。
白沙洲大市場24日的蔬菜成交量380萬公斤,而省內蔬菜不到四成,來自山東、河北的北方菜占六成以上。大市場蔬菜部負責人熊道平介紹:“現在大量上市的蔬菜主要有包菜、大白菜、茄子、黃瓜等,省內和外地都有,但外地菜還是占大頭,全年下來,外地菜也要占武漢交易量六成以上,省內菜只有在6月至10月可以唱主角,其余時間只能看著外地菜掙錢?!?/p>
經銷商饒林介紹,同樣是一車35噸的菜,從山東運來,人力費、運費大約要萬元,大約每斤要增加成本0.14元。而如果從嘉魚縣發到武漢,運輸費不到3分錢。物流成本低,為何沒有成為湖北菜的競爭力?
昨日,記者驅車南行,1個多小時來到湖北嘉魚縣。
在潘家灣蔬菜基地,看到兩邊密布菜地,但鮮有大棚等蔬菜生產設施。當地蔬菜種植戶田銳說:“嘉魚種蔬菜歷史很長了,主要品種就是冬瓜、南瓜、包菜和大白菜,但大部分都是露天種植,現在菜已經不多,再有菜只能等到下半年?!?/p>
武漢菜販金利誠正在嘉魚余碼頭村收菜。他說:“現在這里包菜地頭價大約0.35元-0.4元,加上運費兩三分錢,到白沙洲質量好的大約可以賣0.45元-0.5元,一車七八千斤菜大約可以掙幾百元,而在山東,地頭價和湖北差不多,但他們是哪里價格高就賣到哪里去,比湖北菜銷路廣得多,前段武漢包菜行情好,有的山東菜販3車菜就掙了18萬元?!?/p>
擁有40多年販菜經歷的武漢經銷商蔡南橋介紹:“我這些年走遍了全國蔬菜生產地,和外地蔬菜大省相比,湖北種菜規模太小,生產方式也很落后,還是‘靠天收’,從頭年11月到第二年四五月,湖北各地都幾乎沒有菜上市,而山東、遼寧、廣東等地生產蔬菜都是設施種植,一年四季有菜供應?!?/p>
嘉魚蔬菜種植戶田銳告訴記者:“去年包菜只能賣幾分錢,今年包菜行情好,最高時到1元多,而且好行情持續1個多月,現在才開始下行,但這種錢我們掙得也不安心,誰知道明年怎么樣,我們還是希望蔬菜價格能穩定,大起大落受不了?!?/p> 來源:長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