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倒逼”水廠提標改造
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兒童死亡都與飲用水水質不良有關。飲用不良水質導致的疾病多達50多種,如消化疾病、傳染病、各種皮膚病、糖尿病、癌癥、結石病、心血管病等;由于水質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萬兒童死亡,3500萬人患心血管病,7000萬人患結石病,9000萬人患肝炎,3000萬人死于肝癌和胃癌。在我國,因為水質污染引起的新發病種情況越來越多,“飲用水污染”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水環境問題。
全國有共計4000余家自來水廠,為4億多縣級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應6000萬噸自來水。衛生部近日宣布自今年7月1日起在全國強制實施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飲用水監測指標將從目前的35項提高到106項。據了解,新標準與現行的1985年版本相比,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和水質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準與國際接軌。
“事實上,新國標早在2007年就制定頒布了,只不過當時并不要求強制執行,因此各地針對新標準要求進行的自來水廠提標改造熱情并不高。”中國水網高級分析師肖瓊告訴中國證券報(微博)記者,按照新國標要求,全國自來水企業在生產工藝、管理、維護等多個方面都必須做出相應調整,必須進行大量的技術改進和設備更新。
盡管新國標已制定出臺達5年之久,但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除北京、上海等一部分一線城市以及東營、江陰等沿海發達城市已逐步實現城市主要自來水廠完成提標改造外,大多數城市仍沿用舊國標標準進行水質監測,有些甚至連舊國標的要求都達不到。
據清華大學飲水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文君介紹,我國98%城市供水處理技術長期來沿用“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四個單元處理過程組成的常規供水處理工藝,其理論主要是建立在傳統的以黏土膠體微粒和致病細菌為主要去除對象的基礎上。隨著我國各地區水體污染狀況的日趨嚴峻,源水水質不斷惡化,用常規的凈化工藝很難去除掉微污染水源水中含有的微量有機物、農藥及氨氮等有害污染物。
肖瓊認為,水質達標情況不理想,從另一個角度也意味著目前國內飲用水凈化處理的市場空間還很廣闊。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