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縣把發展高新技術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依托,大膽進行高新技術引進和創新,積極培植適宜高新技術發展的各種環境,將高新技術注入農業經濟,增強農業經濟活力,推動全縣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讓農業經濟長“高”、長“壯”。
日前,記者在右玉縣豐華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看到,工作人員進行馬鈴薯原種繁育,這些新品種的繁育和推廣帶動了右玉縣農民的增收致富。
引進、開發高新技術成果,提高農業高新技術含量,是右玉縣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的突出特色,豐華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馬鈴薯脫毒繁育中心是右玉縣最早開始實施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工程,幾年來該中心為晉西北高寒地區引進和推廣土豆脫毒種薯近二十多個優質品種,為右玉縣農民增加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該繁育中心共投資600多萬元,建成年產200萬株脫毒苗、400萬微型薯、原原種400平方米的組培實驗室,原原種生產網棚80座,四季溫室70座,半地下貯藏窖5000立方米,隔離區原種生產基地1000畝,能擴繁10萬畝一級種。
注重高新技術的轉化推廣,將高新技術注入農業經濟,是右玉縣發展高新技術的著力點,為了讓高新技術成果盡快盡早地轉化為生產力,2012年右玉縣再次加快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進程,生產原原種400萬粒,原種200噸,為大面積推廣良種,與甘肅定西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山西農大等達成技術、市場協作關系,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管理與生產技術體系、新品種引進推廣與市場營銷體系,自主合作開展科技創新3項,儲備品種32個,技術和品種儲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并已初步確定適合右玉栽培的優良品種8個。
威遠鎮后所堡村農民陳華告訴記者:他家種馬鈴薯好多年了,收入一直也比較低,自從改種了繁育中心的脫毒馬鈴薯新種以后,還是原來的土地,但是產量和收入大大增加了,今年又多種了十多畝。
在右玉像陳華這樣靠種脫毒馬鈴薯發家致富的農民還很多,如今,種植脫毒馬鈴薯已基本走上了一條產業化道路。今年右玉縣委、政府把對馬鈴薯良種繁育和種植的補貼作為新的十項惠農政策之首,加大了政策支持和資金幫扶,今年已生產脫毒苗300萬株,原種400萬粒,力爭優種馬鈴薯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使土豆良種推廣率提高到60%以上,屆時右玉縣種植脫毒馬鈴薯的農民腰包會更鼓,土豆切實變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來源:朔州市新聞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