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組織的高產攻關試驗中,‘魯原502’最高單產比‘濟麥22’創下的789.9公斤/畝的一年兩熟制冬小麥高產紀錄低一些,但區域試驗中它的平均畝產較‘濟麥22’高。”“魯原”502育成人李新華說,這為糧食穩產增產帶來新希望。
山東省農科院近日在兗州小麥原種繁育基地發布了高產小麥新品種“魯原502”。“魯原”502育成人、山東省農科院小麥誘變育種研究室主任李新華告訴記者,這一小麥新品種由山東省農科院原子能農業應用研究所和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以航天突變系“9940168”為母本、濟麥19為父本雜交,采用田間系譜法選育而成,于2011年11月通過國家審定。
李新華說,“魯原502”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幼苗半匍匐,抗寒性較好,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麥穗呈長方形,而且穗層厚,光能利用率高,高產潛力大。
據山東省農科院介紹,在2008年到2010年國家黃淮北片區域試驗中,“魯原502”較對照“石4185”增產10.16%,所有試驗點中增產點率達100%,居參試品種第一位;在2009到2011年山東省小麥高肥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575.34公斤,較對照“濟麥22”增產4.99%。
此外,根據國家黃淮北片兩年區試統計,“魯原502”平均畝成穗39.6萬穗,穗粒數36.8粒,千粒重43.7克,產量構成三要素協調合理;在2011年山東省小麥高產攻關試驗中,經山東省農業廳組織的實打驗收,有4個試點畝產超過700公斤,其中兗州試點畝產達到783.52公斤。
“最近30年,山東小麥產量以每年大約1%的水平提升,良種的貢獻不容忽視。”李新華告訴記者,“魯原502”已進入國家黃淮南片第一年區域試驗和安徽省第二年區域試驗,表現出廣泛的適應性和高產穩產性,“雖然從著手設計、培育航天突變系母本直到最終育成,一共花費了15年時間,但它能為糧食持續穩產增產帶來新希望。” (山雁)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