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蔬菜種植面積擴大,整體雖呈季節性回落態勢。但受流通環節層層加價及前幾年高通脹累加影響,居民仍感覺“菜價高”。省農工黨近日指出,穩定菜價需要標本兼治。
盡管各地政府為平抑菜價,都采取各種積極措施,如補貼運菜大戶、加強蔬菜基地建設等來平抑菜價,然而效果并不明顯。省農工黨認為導致菜價升高較過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擴張與菜農的流失。他們認為,城市擴張使市郊成熟菜地面積越來越少,導致城市的蔬菜自供能力大大下降,對外地菜依賴度越來越高,而外地蔬菜運輸成本、人力成本高以及途中損耗等,促使菜價上漲。導致城市蔬菜價格高漲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征用土地失去不少菜地,也失去不少菜農,另一方面菜賤傷農,許多菜農紛紛轉行。原本為城市提供蔬菜生產和供應的菜農,反過來成為蔬菜的新的需求者,加劇了城市蔬菜的供應壓力。
省農工黨認為,菜籃子工程事關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是重大民生問題。菜籃子工程要步入良性循環軌道,不能僅僅抓蔬菜基地建設,還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他們為此建議:加大蔬菜基地和農貿市場建設力度。政府要像保護基本農田那樣設定紅線,保護蔬菜基地,同時加大農貿市場建設投入,逐步使公辦市場占主導地位。對現行民營農貿市場攤位費奇高的暴利現象,應進行必要的干預。對新建農貿市場應作為公共事業進行管理,對其建設和經營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同時對攤位費實行政府指導價。
由于我省不少城市蔬菜辦設在農委,這對于指導蔬菜生產比較有利,但很難對市場進行調節。省農工黨同時建議蔬菜辦由市政府直接領導,設在市發改委,這樣可以加強對全市蔬菜生產、流通、食品安全、市場建設等環節的宏觀管理和調控能力。
來源:江淮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