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赴臺農業考察交流中,茶產業的發展情況是一項重要內容。州委書記、州農學會名譽會長、考察團團長陳鳴明指出,一定要認真學習臺灣阿里山茶業的種植、管理和營銷經驗,把黔西南的茶產業做大做強。
祖國寶島臺灣四面環海,內陸有中央山脈,著名的阿里山位于嘉義縣境內,世界聞名的阿里山茶就產于這里。5月21日,考察團一行來到優游巴斯農業茶葉園區和天隆茶園基地,對臺灣阿里山種茶、制茶情況進行考察參觀,剛到阿里山,原住的優游巴斯少男少女就以當地的風俗給予了熱忱的接待。
阿里山海拔在1500米左右,位于北回歸線附近,這里終年云霧繚繞,四季如春,晝夜溫差大,是世界最優良的花園基地之一,素有“嘉義出好茶,世界第一等”的美譽。在原生態的優游巴斯花園和天隆花園,陳鳴明、廖飛、付貴林等考察團成員認真聽取了阿里山高山茶的種植歷史、管理經驗、營銷模式的介紹,品嘗了茶質茶味。
參觀考察中,陳鳴明指出,阿里山茶業世界聞名,有絕佳的高山茶生長環境,我們黔西南州晴隆、普安、興義、安龍等地也有同樣的茶業發展生態和氣候條件,在黔西南州規劃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中,茶葉是其中一項支柱產業,目前發展初見成效。但這還遠遠不夠,茶產業發展區域的黨委政府和茶農一定要認真學習阿里山茶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發揮地理、區位、生態優勢,圍繞高山云霧出好茶的特點,精心種植、認真管理、打造品牌,把興義七舍涵香、高原紅,晴隆貴隆,普安細寨等優質茶葉推介出去。
陳鳴明強調,“三農”工作始終是我們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促進農民增收又是“三農”工作的根本,要增加農民收入,最關鍵的就是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茶產業就是黔西南加快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茶產業發展區域的地理、氣候、水熱、溫差等特點,找準切入點,發揮自然優勢,加強種植管理,提升產業品牌,拓寬銷售渠道,借鑒先進經驗,共同把黔西南州茶產業做大做優做強,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考察中,臺灣茶商對與黔西南開展種茶、制茶的交流合作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當天,考察團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阿里山生態旅游風光。
楊駿、桑維亮、郭玉海、鄧家富、羅春紅和各縣縣委書記,州農委、州畜牧水產局負責人參加考察。
來源:黔西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