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最新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6月3日,全國已收獲小麥9437萬畝,其中機收面積6534萬畝,小麥收獲進度超過兩成半。截至6月4 日,四川、湖北的麥收工作基本結束,安徽、江蘇、河南進入收割高峰期,河南省日收割小麥已突破500萬畝,全省已收獲小麥面積在3000萬畝左右。
麥收工作自南向北順利推進,新麥產量、質量、價格日漸被市場關注。有關市場機構的調查顯示,由于在小麥生長后期多地出現了低溫陰雨天氣,部分地區小麥生長受到了積溫不夠、陽光不足的不利影響,蟲害較重,小麥產量與質量普遍不如預期。
“目前江蘇省新麥開秤價在1元/斤左右,雖然新麥水分較低,但容重不行。”江蘇永友糧油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強盛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今年小麥在抽穗、揚花、灌漿的重要生長階段,江蘇中、南部小麥產區降雨天氣偏多,田間小麥濕度偏高,赤霉病重度發生,造成小麥“干梢”,影響了小麥單產與容重。初步估計部分地區小麥減產幅度較為明顯,新麥等級下降較大。
期貨日報記者近日在湖北、河南南部與東部走訪時發現,這些地區小麥蟲害較為嚴重,預計將對小麥產量造成較大影響。目前,河南南部、東部地區小麥收獲已近六成。據當地一些農民介紹,小麥減產嚴重,去年小麥一般畝產在1000斤左右,好的甚至能打下1200斤,而今年小麥畝產普遍在600斤左右,好點的也才800斤左右。小麥減產的主要原因一是氣溫較低,二是小麥籽粒不飽滿,三是農民田間管理投入較少,蟲害防治不及時。
“山東菏澤地區新麥產量、質量與之前市場預期相差較大。”冠通期貨鄭州營業部業務經理李連勝告訴記者,站在遠處看麥田金浪滾滾,很是喜人,但進入麥田選樣調查后就會發現實際情況與預期大相徑庭。現場抽取的麥穗粒數大約有45個,但實際較為飽滿的籽粒只有35個左右。據山東省定陶縣后董村農民介紹,由于天氣和病蟲害問題,麥穗看著好,但卻沒有多少麥粒,以往年的經驗推算,今年最好的麥田單產估計在800斤,遠遠低于去年1100斤/畝左右的水平。(雨寒)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