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豬真是沒法養了,價格下跌,成本猛漲。”河北省安平縣華龍種豬養殖場蘇統建近日愁眉不展,“出欄1頭豬賠80多元”。
不僅在河北,中國近期出現了全國性的豬價下跌,導致虧損現象在多地上演。農業部5月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活豬平均價格每公斤14.60元,比1月份全國活豬平均價格每公斤17.75元,下跌了17.7%。
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表示,今年春節后,受生豬生產周期性波動影響,生豬價格持續走低。截至4月中旬,全國豬糧比價跌至5.99∶1,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
據悉,不僅中小規模養殖戶面臨虧本,規模養殖場也面臨經營壓力。河北裕豐京安養殖有限公司是河北省規模較大的養豬場,也是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其養豬事業部總經理、中國畜牧業協會養豬分會副會長閆恒普說,3月下旬開始,公司每出欄1頭豬就會賠30元~50元。
業內人士認為,供過于求是導致本輪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從供給方面看,受去年豬價大漲刺激,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提高,生豬存欄量增加,導致生豬出欄量增加。與供應增加相比,近期中國豬肉需求量相對穩定,加之天氣轉暖,豬肉消費進入傳統淡季,需求量出現下降。
據了解,生豬價格每隔幾年就會規律性波動一次,被業內人士稱為“豬周期”。近10年的豬價變化,大致有3個“豬周期”:2003年~2006年、2006年~2010年、2010年至今。從生豬價格監測中了解,2006年以后,生豬每公斤價格波動價差由4元擴大至10元以上。
相關專家表示,散養戶過多、供求不對接、調控不科學等因素加劇了“豬周期”波動。
閆恒普說,雖然規模養殖在養豬業中的比例不斷增加,但分散的小規模飼養仍占據重要位置。受利益驅動,分散的飼養戶在生豬效益較高時容易一哄而上,導致養殖規模在短期內迅速膨脹;而在效益下滑時,養殖戶又會一哄而散,造成生豬出欄量急劇下降。據了解,生豬出欄量每變動一個百分點,就將可能引起豬價六七個百分點的波動。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