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永安市燕北街道飛橋村村民張康灼在該村黃坑垅3畝多“望天田”種上水稻。“黃坑垅有100余畝田地。以前沒有水,無法種植成了‘望天田,去年底,政府為我們新修建一條引水渠,這片荒地又可以種植農作物了,成了我們的‘致富田。”張康灼笑著說。
飛橋村農民培育的飛橋萵苣早在2006年就獲得福建省名牌產品,之后又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去年飛橋萵苣種植面積突破10.2萬畝,北到內蒙古,南到廣州,西到貴州,都有該村農民種植飛橋萵苣,他們還在上海、廣東、浙江、安徽等11個省(市)區建立了43個飛橋萵苣銷售點,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村干部潘啟生說,農民為了種植萵苣致富,到了“寸土必爭”的地步,可就是對黃坑垅這塊地沒有辦法,“沒有水,村民們每年只能在這片土地上種植一季抗旱性強的黃豆等作物,而且還要靠天吃飯,遇到久旱不雨,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辛苦種下的農作物旱死,顆粒無收的情況習以為常了。”
30多戶村民盼望已久的“望天田”,終于有了希望。去年10月,永安市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啟動后,燕北街道辦事處立即把飛橋村黃坑垅田地兩邊各修建一條長400多米的灌溉水渠和修建一條農田基耕道路,列入年度內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該項目總投資30多萬元,于去年11月份開始動工,今年年初全面竣工、驗收。
現在,水渠里的山泉水源源不斷流進田里,老張對這塊田很上心,剛收獲一茬萵苣,馬上又種上水稻,待水稻收成后還計劃再種一茬萵苣。“金水”鋪就致富路。“現在,這百畝田地至少可種三季作物,村民年人均可增加近萬元的收入。”村干部潘啟生說。(記者魏興谷林欣)
來源:三明日報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