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鹽池縣麻黃山鄉黨委書記陳志良“種”下了一個理想:建一處小雜糧加工區,把該鄉現有的6家磨坊、油坊集中在一起規模化生產,打響“麻黃山”綠色小雜糧品牌。目前,鹽池縣已建成以蕎麥為主的綠色標準化小雜糧基地35萬畝,擁有“山逗子”“對了”等品牌,小雜糧收入占種植戶年純收入一半以上。
鹽池縣利用40%的耕地種植的蕎麥、谷子、糜子、綠豆、豌豆等小雜糧,受益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污染等自然稟賦,品質優良,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今年元旦、春節期間,鹽池縣“對了”雜糧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禮品盒裝的小雜糧1萬盒,產值達200萬元。北塘移民新村村民張興安說:“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只施點羊糞,山地種小雜糧成本小收益大,一畝蕎麥就能收入800元,我家近兩萬元的移民搬遷自籌資金,就是靠種蕎麥掙來的。”
鹽池縣現有2家規模以上小雜糧加工企業,開發了雜糧粥、雜糧掛面、雜糧禮品等7大系列60種產品。“山逗子”公司在麻黃山等地擁有農業部認定的20萬畝蕎麥綠色原料基地、10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1萬畝綠色有機食品基地。該公司經理王道梓說:“無公害、綠色、有機是鹽池小雜糧發財的招牌,只有老老實實種干凈糧食,小雜糧產業才能生存和發展。”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