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農業廳最新農情調查顯示,今年陜西省夏糧豐產的基礎已經形成,只要后期天氣不出現異常,夏糧有望獲得近十年來最高產量。
這里是咸陽市涇陽縣的一塊麥田現在我們看到這里的麥子長勢非常的好我們了解到今年的小麥畝成穗量比去年明顯增加這也為今年小麥的豐產奠定了一個好基礎
農業專家介紹,決定小麥的產量有三個要素,分別是畝成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這三個要素的乘積就是小麥最終的產量。眼下,畝穗數增加已成定局,穗粒數呈現增加態勢,千粒重正在形成。
省農業廳高級農藝師王榮成:去年普遍推遲播種一周左右政府號召群眾加大了播量今年主莖成穗和大葉成穗比往年都好畝穗數比往年能增加5%到10%。從現在來看豐收的基礎已經奠定如果后期沒有大的自然災害豐收應該是有把握的
今年前一段時間,我省大面積發生小麥吸漿蟲,中、省共投入8700多萬元對各地進行“一噴三防”進行資金補助,萬名干部下基層投入防蟲戰役,目前根據農業植保部門檢測防蟲效果良好。
咸陽市涇陽縣植保站站長李涇孝:百穗查下來就是43頭,損失率低于3%,對產量沒什么影響,防治效果特別好。
除了政策支持有力,今年夏糧在氣候上也可以說是風調雨順。小麥播種時雨水充足質量高,多數地方實現一播全苗。
咸陽市涇陽縣農林局副局長桑培禮:因為雨水比較好,漲勢比較好今年來看,咱旱區塬區小麥增產潛力比灌渠潛力還要大,目前我們估測下來增產大概在15%,灌區的小麥長勢也是普遍良好,根據我們現在的測算增產幅度也在3%到5%之間。
俗話說,夏糧豐收、全年主動,今年,夏糧播種占全年糧食的42%,總產約占38%。根據衛星遙感監測顯示,我省今年小麥長勢明顯好于去年。為確保夏糧豐收,專家提醒,后期管理不能懈怠。在小麥生長的最后這20多天的關鍵時期,各主產區,認真落實各項田間管理措施,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重點防范自然災害對小麥的影響。
來源:西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