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啊,原來大棚油桃成熟時節要自己跑市場,現在來自石家莊、鄭州、太原等省會城市的水果收購商蹲點收購;剩下的殘次果由果品深加工企業做成果汁、罐頭,一點也沒浪費。俺這五個水果大棚,年收入在8萬元左右。”近日,在山東冠縣蘭沃鄉蔡莊村采訪,果農陳文生高興地對筆者說起現在的銷售行情。
冠縣地處魯西黃河故道,是傳統的林果大縣,全縣有新優林果面積30萬畝,年產果品3億公斤,產值6億余元。近年來,為搞好果品流通,該縣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建起了銷售網點,發展近萬名“經紀人”與全國2000多個水果銷售商建立起穩定的供銷關系。然而,無論采取何種銷售方式,果商都占有絕對話語權和定價權。果農在銷售中總是受制于人,利潤低、風險大。
為改變這一狀況,冠縣不斷探索推進“優果工程”,大力推進地方特色水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提升果品品質。他們建立了以田馬園、崔王段的大櫻桃;李才、李蘆村的西部大棚果;韓路的梨等為中心的七大果品生產基地。目前,冠縣成為山東省油桃大棚面積最大的縣、全國最大的早熟大櫻桃栽培基地,贏得了市場主動權。
利用林果規模大且集中的特點,嫁接旅游元素,發揮林果產業的觀光、采摘等功能開發旅游資源,策劃包裝生態旅游項目。冠縣“中華第一梨園”就是依托蘭沃鄉韓路村的萬畝梨園建立起來的,每年舉辦梨園文化觀光周、梨園采摘游園等旅游節會,成為全國生態農業旅游示范景區。以此為契機,該縣為當地梨申請了“金沙”和“黃河浪”兩個品牌,成立了果品合作社,走品牌化銷售的路子。這里的鴨梨也隨之名聲鵲起,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去年,韓路村梨產業年產值達到了420萬元,人均1.2萬元。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