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市場對降息已有預期,但央行出手之快以及此次降息設計之藝術,還是出乎不少人預料。
此次降息不僅通過“自6月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實施了對稱降息,同時還通過 “自同日起,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完成了一次實質性的不對稱降息。
那么,此番實質意義上的不對稱降息究竟釋放了怎樣的重要信號?
第一個重要信號是利率市場化已經邁開實質性步伐。盡管我國1996年就取消了銀行間貸款利率上限,盡管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但存貸款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場化一直進展緩慢。近年來雖然各界對于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呼聲日益高漲,但考慮到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及各方面的條件和影響因素,央行在推進存貸款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場化方面一直態度謹慎。在這樣的背景下,此次央行突然放寬利率浮動區間,并且與2004 年10月實施的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貸款利率上不封頂,可下浮的幅度為基準利率的0.9倍;存款利率則只能下浮,下不設底完全不同的是,此次在存款利率上限浮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雖然向上浮動幅度僅為“基準利率的1.1倍”,似乎幅度不大,離“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的完全利率市場化要求尚有距離,但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不久前在北京某高校講話時所說,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類似的金融改革要逐步實施。之所以要循序漸進,逐步實施,就是為了給商業銀行以“過渡期”,讓商業銀行在“有管理”的浮動利率區間內,承擔風險定價責任,對風險溢價作出獨立判斷,以確定價格,進而提高自身的定價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練兵,為未來利率完全市場化做好準備。同時,循序漸進,也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防止激進的利率市場化政策給經濟社會造成巨大波動。顯然,此次適度放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不僅表明我國在利率市場化方面“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決心和信心,也表明今后有關方面將結合利率浮動后各商業銀行的實際操作情況,有條不紊地推動利率實現完全市場化的決心。毫無疑問,此次不對稱降息,在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第二個重要信號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進程明顯提速。漸進性一直是中國金改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但自年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從八個方面定下金改基調后,今年以來金融改革的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進入4月以來,每一項政策的推出幾乎都是一次重大突破,比如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發展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而且,整個金融改革也“點”“面”結合,齊頭并進:在地方金融改革方面,選擇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麗水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等進行區域試點,力圖通過試驗尋求“點”的突破;在整個國家金改戰略規劃方面,遵循八部委《關于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中所確立的金融國際化、人民幣對外使用、金融機構國際化、金融改革創新和參與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多個方向和路徑,在立體式改革中,力圖獲得“面”的拓展。而所有這些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都繞不開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和利率市場化這兩個核心問題。正因為如此,此次放寬利率浮動區間,不僅意味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開始“攻堅”,也意味著中國的金融改革開始由小步快跑進入加速“攻堅”階段。
第三個重要信號是加大對實體經濟的傾斜和服務力度。盡管降息本身就是通過貨幣政策的微調,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不對稱降息政策的出臺,更能體現有關方面對實體經濟的傾斜和服務力度。眾所周知,將存款利率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商業銀行的極限最大息差將從降息前的2.404%降至降息后的1.473%,直接結果是縮小了商業銀行息差,減少了商業銀行利潤。那么商業銀行減少的利潤到哪里去了呢?銀行的“讓利”,通過實體經濟再分配,轉化成了企業的利潤。一個讓利,一個得利,顯然,此次不對稱降息的政策安排背后,體現了央行為了刺激貸款需求,減輕企業利息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良苦用心。
細心的人們還可以發現,央行此次降息,還屬于貨幣政策與產業政策、財稅政策和監管政策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協調配合,共同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組合拳” 之一。為了穩定經濟增長,近期國家已經在產業政策上出臺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列為重點發展方向;在財稅政策上,國稅總局對現行稅收政策規定中涉及民間投資的六大類33項優惠政策進行了明確,財政部也明確了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的五項財稅舉措;監管政策上,銀監會日前已經將銀行業新監管標準從原計劃2012年起實施,推遲到2013年1月1日,以便在“穩增長”的重要關口,商業銀行能繼續“合理安排資本充足率達標過渡期,以利于保持適當的信貸增速”。與上述政策緊密配合的是,央行不僅動用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分別于今年2月24日和5月18日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0.5個百分點,而且日前再次動用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不對稱降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地方政府債務的財務成本,激活微觀主體的經濟活力,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可以說,央行通過不對稱降息,發出的正是更大力度傾斜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強烈信號。(亦凝)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