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簡稱世糧署)執行局2012年年會6月4日至8日在其羅馬總部舉行。會議期間,世糧署中國辦公室主任布雷特·瑞爾森和中國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夏敬源均表示,雙方希望加強合作,將中國農業生產、減貧脫困的實用技術和經驗推廣服務于需要的國家和地區。
瑞爾森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在降低農村貧困率方面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從未達到的成就,在過去30年中,5億中國人口擺脫了貧困,這是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沒發生過的事情。”
瑞爾森告訴記者,中國曾是世糧署的主要受援國之一,1979年至2005年期間,世糧署向中國提供了總價值達10億美元的糧食援助項目,受益人達3000多萬。如今,中國正在成為世糧署的重要捐贈國,去年中國通過世糧署向遭受旱災的非洲之角地區國家提供了16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拯救了大量當地民眾的生命。
據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向世糧署捐款總額為6450萬美元。溫家寶總理2008年在出席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時,呼吁各國未來5年對世糧署捐款翻番。2013年,中國對世糧署的捐款將增加到500萬美元,實現自己的承諾。瑞爾森指出,“無論在緊急援助還是在支持發展的項目中,中國都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瑞爾森表示,中國和世糧署在一些新合作領域擁有光明前景。世糧署愿與中國加強合作,把中國扶貧的成功經驗推廣到發展中國家,為此世糧署正在和中國農業部、商務部開展合作。
今年4月履新的夏敬源代表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在上任初就同世糧署新任執行干事卡曾女士進行交流,雙方一致認為,中國正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強綜合生產能力,而世糧署則非常重視能力建設及構建長效機制,雙方在政策取向上是相似的,合作意義重大,前景廣闊。
夏敬源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包括世糧署在內的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越來越大,而中國也需要更深入地參與國際事務,因此中國與世糧署加強合作符合雙方意愿,中國愿與世糧署探討、挖掘符合各方興趣而又可行的新合作領域和方式。
夏敬源說,除繼續加大捐款力度外,中國愿與世糧署加強技術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合作。一方面,中國愿在世糧署的領導下,積極參與世糧署為第三方開發援助項目的工作,幫助受援國提高能力建設,促進其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中方愿與世糧署共同選拔符合工作需要的專業人員、管理人員加入世糧署,為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盡心出力。
世糧署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義援助機構,致力于抗擊全球饑餓。資料顯示,世糧署年均發放370萬噸糧食援助,使超過70個國家的9000萬人受益。據介紹,世糧署目前的大部分援助活動集中在非洲。
(谷蕊)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