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做過‘一噴三防,每畝至少要減產幾百斤。”收割在即,看著自家麥田里的麥穗泛著金黃,河南省許昌縣五女店鎮南街村種糧大戶趙保獻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今年蚜蟲特別厲害,多虧了‘一噴三防,畝產能達到1100-1200斤,和去年相比還略有增產。”
“一噴三防”,是指在小麥穗期使用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微肥等混配劑噴霧,實現防病蟲、防干熱風、防倒伏、增粒增重的一項關鍵增產技術措施。如果說應用這一技術相當于為小麥豐收上了一份“保險”的話,那么,今年中央財政首次大面積集中實施的“一噴三防”關鍵技術補助,促進了技術入戶到田,無疑是為冬小麥豐收又買了一份“保險”。
一項技術,能使小麥平均增產10%
俗話說,“小麥難過五月關”。進入5月,冬小麥開始揚花、抽穗、灌漿,這一階段是小麥攻粒重的關鍵時期,但也面臨著病蟲害、倒伏和干熱風等多重考驗。
“蚜蟲和白粉病防治不及時能減產10%-30%;倒伏能減產20%左右;若灌漿后期遇到強干熱風,千粒重可下降3克左右,畝減產80斤左右。”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院長郭進考介紹說,“一噴三防”是延長小麥葉片功能期和保持根系活力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小麥穗期防災減災的關鍵技術。據河北省農業廳植保站統計,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的地塊比不噴施的地塊,平均可增產10%以上。
由于去年秋播時土壤墑情好,播種質量高,今年小麥苗情總體好于常年,但入春以來氣溫一直偏低,導致小麥生育期普遍推遲7-10天,后期遭遇干熱風“催熟”的風險加大。“如果冷熱夾攻,會直接影響小麥千粒重,從而影響產量。”郭進考解釋說,今年夏糧繼續增產,“一噴三防”是關鍵。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