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1日公布的5月份各項貨幣信貸數據均明顯改善。
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1.14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775億元和562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額創下年內月度增量的次高,達7932億元,同比多增2416億元,環比多增1114億元。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和狹義貨幣(m1)余額同比增速均比上月末提高了 0.4個百分點,分別達13.2%和3.5%。
“新增信貸出現明顯回升,與前期政策的趨寬松調整密切相關。同時,5月份以來,各地項目審批提速等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信貸的增長。”興業證券分析師蔡艷菲認為。
“總量和結構比4月份都出現明顯改善,特別是中長期貸款需求上升,顯示投資需求正在好轉。”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淵表示。
數據顯示,從結構上看,5月份的新增貸款中,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5758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1699億元,占比達29.5%,好于4月份的23.6%。
存款方面也出現明顯好轉。5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22萬億元,同比多增1143億元。而4月份,我國人民幣存款則減少4656億元,同比少增8080億元。
“存款的回流,有利于降低銀行存貸比壓力,也因此有利于保證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蔡艷菲表示。
專家指出,人民幣新增貸款的回升對于穩定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今后一段時間,隨著寬松政策效果的進一步顯現,企業信貸需求也將得到進一步釋放,人民幣貸款新增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貨幣政策前期的調整效果初步顯現,加上8日的利率調整,未來存、貸款雙增的可能性進一步上升,整體經濟活躍度有望改善。”中信銀行總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認為。
但專家同時指出,近些天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增長形勢依然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將繼續面臨著為穩定經濟增長提供寬松環境的壓力。
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雖然5月份的進出口數據明顯好轉,但投資和消費數據則依然不盡如人意。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