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油菜主產區已全部收獲完畢。6月3日至4日,農業部農機化司在江蘇省吳江市召開油菜生產農機農藝技術融合座談會。會議以促進油菜生產高效高產為主題,重點研討了長江流域油菜品種、栽培模式與農機化技術的融合問題。中國工程院傅廷棟院士觀摩了油菜機械化收獲作業現場并提出指導意見,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所長、國家油菜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王漢中研究員,有關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以及來自江蘇、湖北等11個油菜主產省市農機化主管部門的代表共50人參加了會議。
專家認為,近年油菜種植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油菜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與小麥相比種植效益低;機械化生產程度低。特別是長江流域油菜主產區,油菜種植受水稻接茬影響,缺乏適宜直播及聯合收獲的品種,機收損失率較高,移栽和收獲用工量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和產業發展。專家說,沒有機械化就沒有油菜發展的未來。油菜產業亟待第四次跨越,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單產和實現機械化,二者缺一不可。據統計,2011年全國油菜種植面積1.1億畝,機播和機收水平分別只有12%和13%,遠低于其它主要糧油作物。
專家建議,促進油菜產業發展,今后一個時期應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明確科技創新重點,加快培育適合機械化作業的高產品種;二是主攻關鍵技術環節,提升油菜移栽、收獲機具質量和效能;三是加速品種、種植和機具的優化組合,不斷完善不同區域的油菜高效栽培技術;四是強化政策性引導,通過專業化和機械化推進油菜生產的規?;?。
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將重點采取以下措施加快發展油菜生產機械化。一是加快完善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探索不同條件下全程機械化的合理生產模式;二是加快研發關鍵生產環節技術裝備,開展重點機具裝備、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聯合攻關,開發適應不同地區、不同栽培條件下的系列產品,提高油菜機械化技術集成和裝備配套水平;三是加強油菜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開展新技術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制定分階段、分地區推進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四是做好油菜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爭取多方面的投入,以農業科技促進年為契機,加強宣傳培訓和指導,加快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
(香彤)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