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一步量化寬松(qe)重回四大央行考慮范圍
* qe可能還有許多年需要繼續作為政策援軍
* 長期主要影響在於央行獨立性
路透倫敦6月13日電---全球四大央行自2008年以來已注入6萬億美元流動性,但似乎篤定還有很多年要繼續大開印鈔機,而曾經極具獨立性的央行與政府間的關系可能隨之改變.
在又一波歐元區金融和銀行業壓力浪潮以及美國聘雇停滯後,富裕經濟體在債務泥沼中越陷越深,每個人都將目光重新投向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待它們再度力挽狂瀾.
可以肯定的是,量化寬松措施將再度重回"四大央行"即將召開的政策會議討論范圍.四年來"四大央行"通過擴張資產負債表,主要從本國銀行手中購買公債的方式,增加了大量的貨幣供給.
政府的信用卡已幾乎透支;眾多商業銀行持續搖搖欲墜且放貸意愿低下,使得新創造的大量現金仍未引發足以推動經濟增長的廣義貨幣供給增長.
換句話說,迄今為止的電子貨幣創造--不管是美國、英國直接通過購買公債創設的,還是歐洲央行通過廉價長期貸款所創設的--甚至還不能補上商業銀行整頓自身資產、縮減貸款規模所留下的缺口.
全球投資者似乎認定,一定會有更多的量化寬松.
"這幾乎像是投資者認為不論怎樣量化寬松都會到來."美銀美林的gary baker說.
美銀美林對260位基金經理進行的最新月度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受訪者預計歐洲央行10月前將再度進行流動性操作.幾乎有一半的受訪者預計同時期內美聯儲將再度注入流動性.
日本央行已在今年又一次加大了資產購買規模,而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的溫和派委員普森周一表示,英國央行應該不只是購買更多公債,也應瞄準小企業貸款.
若瀏覽四大央行資產負債表,請點選(link.reuters.com/jyx65s)
若瀏覽美國/英國廣義/基礎貨幣供給,請點選(link.reuters.com/mad78s)
若瀏覽國際清算銀行有關量化寬松措施的文章,請點選(here)
**目前為止效果一般**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