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老百姓吃菜難、吃菜貴的問題,呼和浩特市大力發展蔬菜基地。截至5月18日,呼和浩特市7 個旗縣區共有30家企業或合作社承擔蔬菜基地建設任務,計劃建設面積5.71萬畝,超出計劃任務的173%。現已完成高效日光節能溫室墻體基地建設工程 5700座,部分基地已開始搭架準備投產。預計年底可完成3.3萬畝建設任務,力爭11月底投入生產,春節前有望種植一茬葉類菜。
【調查】
轉行販菜很掙錢
6月13日,記者來到內蒙古食全食美集團美通食品批發市場,一個躺在汽車下蓋著一床舊棉被打盹的菜農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在攀談中,記者了解到,打盹的男子叫張鐵林,他和妻子賈雪英都是河南開封人。6月5日,張鐵林和妻子從河南開封收購了一車蔥頭運至呼和浩特,看著就剩下半車的蔥頭,張鐵林黝黑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他給記者大致算了一下此趟收入,除去收購支出、交通費、進場費、攤位費、吃喝費,應該能掙2000多元。
記者問張鐵林:“什么原因促使你往呼和浩特販運蔬菜?”
張鐵林聲音小了許多,說:“這里的菜價高。”
今年春節剛過,張鐵林就跟隨同鄉來呼和浩特打工。打工期間,他發現呼和浩特的菜價要比河南開封高許多,而且這里的菜一天一個價。他就決定用自家的大車往呼和浩特販菜。
6月初,開封當地的蔥頭大量上市時每斤不到0.4元,而此時呼和浩特蔥頭的批發價為每斤0.65元,甚至更高。張鐵林在當地收購了10噸蔥頭,用了一天半的時間運到呼和浩特。
記者問張鐵林:“下一趟還販蔥頭嗎?”張鐵林說:“下一趟販土豆。因為地理、天氣原因,我們那里今年新種的土豆已經上市了。而且,這幾天呼和浩特的土豆價格又漲了上來,市面上的土豆都是去年的存貨。所以,下趟販土豆我想也會掙錢。”
張洪錦,安徽臨泉人,在呼和浩特做調料生意有10多年了。今年年初,他去河南進蒜片,通過市場了解到,因為倒春寒,今年全國的大蒜產量有可能減產,蒜價一定會上漲。張洪錦決定不進蒜片改進新上市的大蒜。張洪錦在當地收購了20噸大蒜運回呼和浩特,調料生意留給家里人打理,他就留在美通市場批發起了大蒜。
【分析】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