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油料產業面臨國際競爭和技術制約的雙重壓力,使油料產業發展受限,從而影響到國家食用油供給安全,作為國產油料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油菜籽,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一方面,油料單位面積產油量和效益偏低、生產技術落后,制約了我國油料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影響了農民種植油料的積極性,據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對全國22個實驗站所轄地區商品菜籽檢測結果,與世界第一菜籽出口國加拿大相比,國產菜籽含油量要低4~6個百分點,且生產成本較高,在價格上不具備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在我國耕地資源減少、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大背景下,油料科技發展不足,制約了油料產業的發展。比如,油料產量水平和水肥利用效率不高,單位面積產出率較低;抗病、抗寒、抗旱等抗風險能力比較薄弱;機械化程度低、種植面積萎縮、加工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低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制約著我國油料產業的發展。
同時,我國傳統油菜的脂肪酸組成不合理,芥酸含量高,不利于營養健康,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把油菜品質改良與雜交種優勢利用有機結合,有效克服了油菜品質問題,而且同時提高了油菜籽的產量。
由此可見,依靠科技進步來大幅度提高油料作物單位面積產油量和生產效率,是提高我國油料產業國際競爭力、促進油料產業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植物油供給安全的惟一出路。
筆者認為,油料科技創新,應該站在戰略高度,著眼于未來發展,建立一套完善的創新機制。
首先,要明確創新方向,突出創先重點。一方面,超前部署前沿技術的基礎研究,力爭在國際油料科技前沿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即實現“頂天”的目標。另一方面,面向產業需求,以為油料產業新的跨越提供科技支撐為己任,著力突破我國油料產業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為保障油料供給安全,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油料產業體系提供技術支撐,即實現“立地”的目標。
其次,完善創新機制,改善創新條件。一是調整考核評價機制,定崗位、定目標、定任務,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考核辦法。建設好農業部油料作物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和相關學科群。
第三,強大創新隊伍,優化創新環境,要增加數量,包括科研、開發、管理與支撐服務的人才數量,通過大力引進海外人才,加強人員培訓等措施,提高人才隊伍素質。創造條件,提高待遇,能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并留住人才。
目前,油料所在油菜、芝麻等油料基因組測序和重要性狀功能基因發掘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跨入國際領先行列,培育出了集超高含油量(49%以上)、抗菌核病、抗倒伏、抗裂角于一體,適合機械化收獲的雙低高產油菜中雙11號等新品種和一批新材料,研制出了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等農藝農機配套技術,拉開了我國油料生產新跨越的序幕。(宛芙)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