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加大對食用油領域監管,對于非法摻兌和散裝油進行嚴厲打擊,這大大限制了棕櫚油的使用空間,棕櫚油下游需求疲軟,同時港口庫存高企,棕油走勢低迷,豆油與棕櫚油價差達到歷史高位。雖然馬來西亞方面現出一些積極信號,但是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加大及基本面需求疲弱,棕櫚油或繼續承壓。
近些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地溝油”現象更是屢禁不止,各級政府倍受壓力。面對如此情況,國家近期加大了對于食用油領域的監管管理力度,嚴禁隨意摻兌和散油無證銷售。而棕櫚油主要用途在于和其他油種進行摻兌。受此政策影響,下游棕櫚油消費出現大幅萎縮,這嚴重打壓了棕櫚油市場價格。自今年四月份下跌開始,棕櫚油價格下跌已達1400元/噸,跌幅達到近20%,下跌極其慘烈。同時豆油與棕櫚達到1450元/噸的歷史價差上限水平。
在棕櫚油需求疲軟的同時,國內港口庫存也達到了創紀錄的高位,據專業機構數據顯示,上周末,我國港口棕櫚油已達91萬噸的歷史高位,這大大高于常年 30-40萬噸的平均值。更讓人擔心的是,國內港口庫存雖然創歷史高位,但是國內融資型的進口需求仍在增加,短期之內,棕油庫存或難以出現大幅下降。在庫存沒有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棕櫚油現貨價格走強的概率不大。
不過,在棕櫚油“四面楚歌”的背景下,市場也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馬來西亞出口增加及庫存下降。船貨調查公司its稱,馬來西亞6月1-15日棕櫚油出口大增20%,至716,322噸。由于中國等主要買家加快采購,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買家也在齋月到來前補貨。上周公布的馬來西亞棕櫚油局 (mpob)顯示,馬來西亞5月毛棕櫚油產量較4月增加8.7%,至138萬噸;5月棕櫚油出口量較4月增加4.8%至140萬噸;5月末棕櫚油庫存較4 月末下降4.5%至176萬噸,為13個月來最低水準。
雖然基本面出現一些好轉跡象,但外圍市場仍然疲弱,歐債危機風波未平,世界其它主要經濟體又出現增長放緩跡象,特別是前期增長不錯的美國。面前此等情況,油脂也難獨善其身,棕櫚油后期走勢難言樂觀。
(平安)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